为了挽救大鲵这种神奇而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张家界当地的人民群众参考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料,又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人工养殖大鲵相关研究。大鲵在张家界民间饲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它是长江流域的一个品系,它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张家界独特的砂石岩林地貌、适宜的气候环境、丰富的饵料资源、优良的水质条件及悠久的养殖习惯,生产出了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口感独特、品质优良的张家界大鲵。
(二)现时状况和效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家界市委、市0依托原产地大鲵资源、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饵料及优良水资源优势,实施 “以大鲵特色养殖富民强市”、“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大鲵资源保护”战略,将大鲵产业作为扶贫攻坚核心工程和全q面建设张家界小康社会的重点产业来抓,成立了张家界大鲵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张家界大鲵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张家界的地型地貌、气候环境和水资源条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因地制宜布局张家界大鲵养殖区域,已在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和武陵源区的15个乡镇建立商品大鲵养殖中心,在张家界市经济开发区正在修建张家界大鲵综合利用基地。
中国大鲵原产地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四大区域:一是湖南张家界、江永和湘西自治州;二是湖北房县、神农架;三是陕西安康、汉中、商洛;四是贵州遵义和四川宜宾、文兴等地。其他零星分布于湖北鹤峰、恩施,江西靖安、广西柳州、玉林,甘肃文县,河南卢氏县、蒿县,其中贵州贵阳贵定县岩下乡成为“中国娃娃鱼之乡”。据统计,大鲵自然资源蕴藏量约为9万尾,以丘陵山区资源量为多,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污染的加剧,资源更显不足。
大鲵为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每年产卵一次,野生大鲵雌性个体多在夜晚进入洞穴产卵,产卵量为300粒以上/次,卵呈圆球形,直径6-7mm,桔黄色,外有胶化膜,吸水膨胀后,外径可达1.5-2.0cm,以卵胶带相连,一粒接一粒产出,似链珠状。
雌鲵产完卵后,爬出洞口,雄鲵独自在洞穴内护卵,以免遭到敌害或被水冲走,一直到蝌蚪出生后,能独立生活方才离开,受精卵孵化时间为30-40天。
张家界鲵最珍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787967531
中国 张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