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油泵要平稳地工作,齿轮啮合的重叠系数必须大于1,即总是有两对齿轮同时啮合。这就有一部分油液被围困在两对齿轮所形成的封闭腔内。这个封闭容积先随齿轮转动逐渐减小,以后又逐渐增大。封闭容积减小会使被困油液受挤而产生高压,并从缝隙中流出,导致油液发热,轴承等机件也受到附加的不平衡负载作用。封闭容积增大又会造成局部真空,使油产生气穴,引起噪声、振动和气蚀。这就是齿轮油泵的困油现象。
怎样消除和避免困油现象的发生?下面来给大家分享几个方法。
1.泄压槽法
这种方法是我国泵类设计所推荐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泄压方法。在油泵的两端盖内侧,沿两齿轮节圆公切线方向,相应于吸排腔位置各挖两个凹槽,称为泄压槽。两槽相对于两齿轮中心连线成对称布置,在困油容积达到最小值前或超过最小值以后,不管困油容积是增还是减,齿轮油泵或通过右边的泄压槽把其内的油液引至排出腔,或通过左边泄压槽把吸入腔的油液引入困油容积。这样就消除了困油压缩和困油膨胀,从而达到消除困油现象的目的。
2.泄压孔法
卸压孔结构如图4所示。在从动齿轮的每一个齿顶和齿根均径向钻孔,从动轴上切出两条月牙形沟槽,从动齿轮滑套在从动轴上。当困油压缩时,困油容积中的高压油可通过从动齿轮齿顶或齿根的相应钻孔和从动轴上的沟槽引向排出腔;而困油膨胀时,吸入腔的油液则可通过相应钻孔和沟槽引入困油容积,从而消除了困油现象。圆孔中心所处的位置应使圆孔能和从动齿廓的啮合点相切,故其中心应在啮合线上。
3.修正齿形法
此法为在从动齿轮上加工成当a0=50b角的卸压面(即削瘦齿面),如图5所示。这样,构成困油容积的两啮合线中的后一啮合线就为主动齿轮的齿廓和修正的从动齿轮齿廓的斜面间的很小间隙所代替,使困油容积与排出空间相通,达到泄压的目的。
4.采用斜齿轮或人字齿轮
困油现象只产生于正齿轮油泵中,当采用斜齿轮或人字齿轮时,齿轮的啮合过程不像正齿轮那样突然作线性接触和突然作线性脱开,而是作点性的逐渐啮合和逐渐退出,因此不会产生困油现象。
采用上述两齿形的泵,具有排量更均匀,运转较平稳和噪声小的优点。但采用斜齿轮,会产生轴向推力,需加设止推轴承;人字齿轮虽然不产生轴向推力,但加工困难、造价高。为此,大排量的齿轮油泵常采用两组斜齿轮组成的人字齿轮。
德州市德城区金成液压机具厂
1358341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