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报显示,中恒集团心脑血管领域用药贡献了超过30亿元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超90.96%。其主打产品“注射用血栓通”此前荣膺“2018年度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品牌企业”。
不完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 而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 中恒集团旗下的“注射用血栓通”是全国独家生产品种,还是国家医保甲类用药。随着老龄化趋势到来,该产品市场前景依然很大。 反映到财报上,数据可以反映中恒集团的竞争力。
一般而言,毛利率高说明上市公司获得的利润总额较高。2017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恒集团的毛利率分别81.41%、89.59%和88.62%,近三年毛利率均超过80%。对比同行,2018至2019年前三季度,可比行业平均毛利率仅为59.15%、59.34%,毛利率不足60%。很明显,中恒集团的毛利率均高于行业均值。
同样,中恒集团的净利率也高于同行。2018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恒集团的净利率分别为18.59%、20.98%。同期,行业平均净利率为10.89%、13.23%,中恒集团的净利率比行业均值高出近7个百分点。净利率较高的公司,通常在市场地位、成本控制和负债上具有亮点。由此可知,中恒集团在自身领域有较大优势。
不过,随着“两票制”政策实施,对多数药企产生了一定冲击。单品占比过高也带来公司未来经营的风险。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中恒集团正在加速扩张,布局新产业链。 并购扩张:布局新产业链 11月25日,中恒集团与莱美药业(行情300006,诊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意愿向生物医药领域布局拓展,将细胞免疫、肿瘤靶向药物、蛋白组学药物等产品和技术导入广西,打造相关创新医药产业生态群。 其实,这背后就是一只收购协议,莱美药业控股股东邱宇将其所持莱美药业22.71%股份对应的表决权等委托给中恒集团行使。同时,根据相关的收购规划,中恒集团将为莱美药业解决债务,并耗资不低于10亿元参与定增。 就在此三天前的11月22日,中恒集团宣布牵手景峰药业(000908)。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围绕与景峰医药(行情000908,诊股)旗下产业相关的原料药、化学药、仿制药领域开展业务合作,布局相关领域优质项目。 同时,双方将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包括但不限于业务、人员、股权等多方位的合作方式,具体合作模式依届时具体项目的情况予以商定。这意味着中恒集团将可能收购景峰药业。 事实上,在连续的并购出击上,中恒集团早有谋划。11月13日,中恒集团宣布,拟出资成立一支总规模2亿元的中恒同德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 从中恒集团2亿元医药健康产业基金的成立,到与景峰医药的全面甚至股权合作的可能性,以及计划并购莱美药业,中恒集团外延式扩张模式已经已经拉开序幕,而并购的信号和脚步也已经渐渐清晰。 同时,中恒集团将医药科技研发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悉,中恒集团即将建立一个大的药品食品研发平台,整合中科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医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资源,以提升研发水平。 对于中恒集团,前有国资股东广投集团累计耗资5.3亿元增持,今有结计划在未来一年将继续耗资2亿元-4.4亿元增持,可以看出,实控人省属国企广投集团对中恒集团的未来展现的强大信心。 需要关注的是,中恒集团还从今年6月开始进行股份回购,累计耗资8731万元。这一行动,一般预示着公司将有可能存在推进管理层的股权激励。 研发推进,并购四处开花,大股东持续不断巨额增持,公司回购有望进行管理层股权激励,中恒集团从内到外都在发生巨变。 因此,中恒集团提出的“政策学术驱动营销、研发大平台、智能制造、并购扩张”等战略,特别是“以研发创新寻找新突破口”、“以投资并购培育新增长点”,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而公司医药龙头的构想,以及大健康产业链的布局也在一步步推进。 对于中恒集团,改变才刚刚开始,而从上到下,从股东到公司的决心和信心已经在行动中展现无遗。 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有一个很重要的策略:买入估值偏低品种。
近三年来,中恒集团的业绩表现平稳。2017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恒集团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8亿元、32.99亿元和27.52亿元,同比增长22.61%、61.1%和11.77%。同期,中恒集团分别实现归属净利润6.049亿元、6.134亿元和5.771亿元,同比增长23.61%、1.39%和20.81%.
最新数据显示,中恒集团的市盈率为13.14倍,为近三年来历史低位,而业绩增速却持续走高。
当一家公司的业绩表现良好且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这意味着投资的安全边际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