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底5g正式商用以来,迄今已经一个多月。与产业链的兴奋不同,三大运营商如何推动5g商用落地是个难题。在此谈下我对5g商用尤其是中国联通5g商用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终端先行,应用为王
5g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将信息通信技术比作一个公路,可以将2g看作乡间小路,把3g看成四车道,4g则是40车道,而5g将是400车道,将极大地拓宽信息通信发展的道路。这么宽广的道路上,跑什么车,应该是由用户需求决定的,不能拍脑袋定目标。同时,也需要运营商引导,而终端是5g的先行者。
对于5g终端,三大运营商应该高度注重几个方向。一个是构建5g终端产业链新生态,持续推动5g通用模组发展、5g行业终端孵化、5g泛智能终端孵化与5g应用创新,与合作伙伴一起共筑万物互联的5g时代。
另一个是需要发挥5g终端集群优势,聚焦产品、合作、渠道和营销方式的集约化、互联网化转型,以5g终端为切入点,构建“合作生态网”、“营销运营网”、“智能交付网”三网一体的5g终端全生命周期生产运营支撑体系,打造差异化的5g终端新运营。
这其实也就是今年4月举办的中国联通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大会上提出的5g终端“四化”,即手机5g化、制式通用化、价格民众化和终端泛在化。
创新思维 孵化商用模式
5g会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这也是三大运营商需要思考的,这就需要思考5g的商业模式。
中国移动已提出,牵头成立全球5g联合创新中心,建设23个开放实验室,加快与头部企业融合创新,打造了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约50个5g行业示范应用,孵化超高清视频、云游戏等5g特色个人业务。
而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最近在“世界5g大会”的演讲中对5g做了形象的比喻,他说,2g促成了短信、彩信的普及,3g催生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带来了智能手机的革命,4g带来了短视频、移动支付、网约出行等生活方式的改变,而5g将以“大带宽、广连接、低时延、高速率”等特征,与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一起,发生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
整个通信行业一直是面向2c,卖sim卡,按流量、时长收费。5g比较复杂,运营商不想继续做管道。要打破管道。显然,运营商应该要用创新性思维来思考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5g价值,因此终端运营策略也应围绕用户需求,继续做大蛋糕,孵化商用模式,
建议重点在三方面发力:一是聚焦云游戏、xr、新直播等重点领域,催生5g杀手级应用;二是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合作;三是以点带面推进和孵化5g业务和商业模式。
拉动产业链催生5g杀手级应用
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也已指出,在生活方式上,5g将通过高清视频、vr/ar等,深刻改变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体验方式,使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国联通将建立全网集中的大视频运营平台,广泛聚合优质应用与内容,提供更丰富、更高清、更流畅的vr/ar观看体验,以及各类应用服务。
一个好的迹象是,运营商的5g商用发展思路很清晰,前期的终端“四化”推进工作成果有目共睹。
在10月30日的三大运营商5g商用开幕式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直接指出,5g应用是关键。
而最近中国联通也做了一些前瞻性的事情,正式推出第一个杀手级应用5g新直播,并给出了定义:新直播就是5g新技术赋能后的直播模式,具有“超高清+多视角+互动”等特色;中国联通已推出全球首家5g直播基地,并进行网络、技术和商用三方面赋能,从自身3亿手机用户和沃视频、手厅用户的需求出发,向基地发展提供双千兆网络和5g直播技术,希望将来“人到哪儿,直播就在哪儿”。
5g新时代,筑造新思维!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曾剑秋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