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有性繁殖 (1)种子形态:蒴果纺锤形,白芨成熟时黄褐色略有光泽,具纵脊6条,顶端花瓣枯后不脱落,白芨内密布黄白色、细长、碎屑状种子,长1.5~2毫米,宽0.25毫米,解剖镜下观察白芨呈长纺锤形,中间膨大,丙端渐尖,种仁黄白色,椭圆形,种皮膜质延伸成细线状弯曲。千粒重约0.56克。
(2)采集种子:白芨花期4~6月,白芨果熟期7~9月,当蒴果呈黄褐色时采收,白芨种子在蒴果中保存。白芨种子不耐贮藏。
(3) 白芨繁殖方法:白芨的种子很小,播种繁殖比较困难,有待进一步研究。白芨种子在15~30℃的不同温度下都能发芽。 2.无性繁殖:白芨主要采用鳞茎繁殖。栽种白芨前翻地,深30厘米左右,耙细整平,筑成130厘米宽,沟深15~20厘米的高畦,以利排水。四川在9~10月收获时,选当年具有嫩芽的假鳞茎与老鳞茎毗连处切下,按行株距33厘米开穴,深10—13厘米,每穴栽种3个,呈三角形平放穴中,新芽向外,每667平米用种茎15000个左右,栽后淋猪粪水,并盖上拌有猪粪水的草木灰或腐熟的堆肥,每穴一把,每667平米约需1200~1500千克,然后覆土与畦面齐平。湖北于早春2月或秋季8月结合收获时栽种。北方于4月底或5月初将前一年贮藏的带芽种茎切下,按行株距33厘米×17厘米开穴,每穴栽1个,覆土3~4厘米,并稍加镇压,然后淋水。
白芨生存条件的独特性
生长周期的独特:白芨生长周期长,种植两年生的假鳞茎只能长2个新的假鳞茎,第三年增长4个,第四年再增长8个,是典型的1+1=2繁殖方式。即使家种成功,从种到收要至少历时四年。在自然界,超过四年的白芨假鳞茎,不但不增长,反而会因假鳞茎过于拥挤而腐烂。
白芨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用种苗100公斤。
3、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②适时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③灌溉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广州市济世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8022325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