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金融、科技、融合、数据以及未来五大要素打通,就是银行赢得未来的必经之路。”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秘书长、金融壹账通常务副总经理、监事会主席黄润中表示,通过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可以助力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性改革,从而提高金融供给生产率、助力金融供给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提供更多更好更高品质金融产品与服务。
无感金融是金融科技应用高级形式
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认为:“无感金融时代已经到来,并已经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无感金融首先体现在用户层面,不管是支付或者开户,在技术的加持下,用户对金融的感知程度逐渐降低,从用户层面看,无感支付的体验感很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何阳认为,在金融机构层面,不仅是银行,证券以及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开始“无感”,从业人员不再像之前那样手动地搜集很多信息,智能化的分析手段逐渐普及,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成为金融服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表示,5g对金融行业带来重大改变,即“嵌入式金融”。金融服务的流程环节,以支付为代表,可以嵌入到新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环节。从根本上说,5g带来的是对于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产生对整个金融服务模式的变化。
对于金融科技的赋能效果,营口沿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学江有切身体会,他表示:“2018年年底到2019年年底,我行金融科技的投入是前八年的总和。同样,科技带来的收获也很多,比如新的科技手段为资金端进行赋能,在资产端,我们下一步计划进行场景的结合。”
无感金融绝不是终极模式
华为金融行业解决方案专家郑俊认为:“无感金融要做到就是深度地对各种生活场景的嵌入,如何做到嵌入?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是能够提供急速、稳定和安全的连接能力,5g提供了这个连接能力。另外一个关键要素是边缘侧和中心侧协同的ai能力。5g连接能力和ai能力,共同构成了无感金融的技术核心。” “实现无感金融,还要求后台业务流程能够自动化,不需要后台人员太多执行和干预。能连接、能分析、能执行,这是无感金融发展的关键技术要素。”郑俊总结称。
金融科技对整个银行业的赋能无处不在,但无感金融绝不是终极模式。
高峰认为,当初跟互联网金融的pk,直销银行出现,之后是开放银行,最近则是线上线下融合的远程银行,未来则有可能是ai银行。“ai银行融合了所有的金融科技,因为最近我们发现,ai银行的应用已经开始逐步浮出水面。另一个是rpa,就是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程序的自动化,ai加上rpa将是金融科技在银行应用的下一阶段的特征。”
何阳认为,目前银行业的一个大趋势是,银行越来越脱离传统银行的业务边界,比如银行会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竞争对手不仅仅局限在银行,而是运营商、bat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从无感金融来看,未来是一个大生态竞争的时代,银行在跟运营商竞争,运营商在跟互联网公司竞争,互联网公司又穿透到整个行业做金融,和金融机构进行竞争。
“银行未来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大金融生态。虽然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关键还是需要银行能给客户提供他们想要的服务。要保持和客户的要求相一致,能提供相对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银行在科技层面的投入,无论是软硬件还是人才水平都要跟得上。银行对金融科技供应商或是平台的赋能需求很强烈。”王学江进一步说。
黄润中最后表示,金融科技在助力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性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提高金融供给生产率,推动金融供给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提供更多更高品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最终推动实体经济的更好发展。在金融领域需求是强烈、多元化的存在,关键是适销对路的供给,而达成有效供给,关键在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