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长要做到严于律己。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处处为孩子作出榜样,凡不适合孩子做的事情,家长也不要带头去做。在非做不可时,也尽量避免孩子看见。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首先要做到互敬互爱、相互尊重,家长之间的互敬互爱、相互尊重对孩子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家长在生活中经常吵架.则孩子也不会关心和尊重他人,此所谓“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也”。
家庭生活中,家长办事必须要民主。孩子是家庭中的成员,在遇到许多事情时,家长多听取孩子的意见.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使孩子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同时,家长在办事中一定要公正,不能主观臆断,简单粗暴,以致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家长要带头遵纪守法。家长在任何场合、任何活动中首先要带头遵守法纪,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无论是在社会、学校里.还是家庭中.都要遵纪守法。只有这样,孩子从家长的行为中受到教育,并对家长产生依赖和敬重之感。
孩子长期的沉默寡言导致朋友的缺失,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平时交往比较亲密的朋友有哪些。多邀请同学来家里玩耍,切忌不能邀请同学来家里然后要求他们写作业学习,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只有朋友间的游戏才能让孩子彻底敞开心扉,从而建立自己的友谊。
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标准: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