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机物去除
污水中有机物(大多数能被微生物所利用部份称为bod5)的去除是靠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然后对污泥与水进行分离完成的。生化反应又分为厌氧阶段、兼氧阶段和好氧阶段。
厌氧阶段(化粪池):废水在通过挂着产气菌(甲烷菌)的填料层时,在产气菌(甲烷菌)的作用下,将水中小分子的物质如有机酸和醇通过新陈代谢作用转变为最基本的化合物ch4和h2o,从而达到去除cod的目的。
水解酸化阶段:废水通过挂上生物菌膜的填料层,大量微生物将进入水中的颗粒物质和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截留下来的物质吸附在水解生物菌表面,在大量水解细菌的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在产酸菌的协同作用下将大分子物质、难以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
好氧设计阶段:本工程中好氧段采用接触氧化法进行净化。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o等稳定物质。在这种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例如低分子有机酸等易降解有机物)直接进入细胞内部被利用。而非溶解性有机物则首先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然后被酶水解后进入细胞内部被利用。微生物的好氧代谢作用对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非溶解性有机物都起作用,并且代谢产物是无害的稳定物质,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残余有机物。
2.斜管沉淀去除好氧池污泥
污水中通过好氧池后,污泥(好氧菌种)随池出水较多,必须通过高效率沉淀作用使好氧菌种沉淀下来,采用斜管沉淀工艺,是浅层沉淀理论,强化沉淀的能力,从而污水得以澄清,沉淀下来的污泥(好氧菌种)通过泵回流到厌氧池重复使用。
3. 粪大肠杆菌及病毒的去除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要求,大肠菌群数小于10000个/l,生活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采用消毒能力较强的二氧化氯粉剂进行消毒处理,二氧化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杀灭废水中的大肠杆菌和病毒。
3.2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本工艺中采用水解酸化+两级接触氧化的生化处理工艺,该工艺是我公司开发的污水处理工艺,在住宅区、宾馆、疗养院、医院等生活有机污水处理有成功经验,是成熟的水处理工艺,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
整个处理装置为地埋式成套钢制设备,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的特点,主体设备保用20年以上。
采用工艺流程图如下:
选择性建设
3.3工艺流程简介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发酵分解后,出水通过格栅拦截去除大粒径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然后通过泵提升到一体化设备中的水解酸化池。在水解酸化池内由酸化菌种将污水中的大分子以及大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降低部分cod,便于后续好氧生化处理。污水经水解酸化池反应后自流进入一级接触氧化池,进行初步生化处理,出水再进入二级接触氧化池进行深度生化处理,在两级接触氧化池中,设置有生物填料,在生物填料上附着有一层生物膜,生物膜对于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吸收、降解,从而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充分净化;接触氧化池出水再进入二沉池,经沉淀处理后,污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给去除下来。二沉池出水进入消毒池,投加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后达标排放。
二沉池污泥气提回流到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使用,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池,污泥池污泥由污泥泵自动控制打入化粪池进行厌氧处理。
3.4各处理单元设计3.4.1 厌氧池功能:通过厌氧菌消化分解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沼气和水。已设计建有1个厌氧池,为13#标准厌氧池。
3.4.2 调节池功能:接纳化粪池出水,调节水质水量,为后续处理提供均匀水量。
云南绿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3529455496
中国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