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紧张到窒息的经历?之后又开始后悔?是的,很多时候紧张身不由己。
面对舞台如何平静的踩上去,面对紧张如何自己去缓减?这便是,孩子成绩之外还缺的一课、个人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心理素质培养。
1.想做“黑马”,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上,人民警察王纪波能背诵上千首诗。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他在道题就没有答上来。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一季的总争夺赛中。连续5次登上擂主宝座的李梓琳正胜券在握,但是到后决赛杀出一匹黑马——殷怡航。只是一次在百人团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季诗词大会的总。凭借着什么?
——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
殷怡航,除学习外,拥有强大的心理,让她足够镇定,正常或者超常发挥。而王纪波,虽然是中国诗词通,但在诗词大会的赛场,仍需继续努力,克服这个诗词战场上的紧张心理。
一些比赛中,总是欣赏叫“黑马”的选手,丰富的学识、精通的技艺之上,更有超强的心理素质。激烈的舞台上,胜不骄,败不馁,沉着冷静面对挑战和风险。谁不愿做黑马?我们又为此做过什么努力?
2.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学识同样重要
学生时代,老师派我代表班级参加比赛,那时的紧张,终身难忘。
声音发抖,脖子僵硬,四肢无力且僵硬。在去赛场的路上,脚步沉重自带铅,短短的路我走的好长,鞋子像铁锹一样铲向地面。
好不容易到了赛场,开始双腿发抖,手心冒汗,停不下来。尤其每到宣布下一位选手时,心跳像刚上了发条开始加速,每一个细胞都在紧张。以至于每次比赛,成绩都不是很好。
这样的紧张,延续到重要的考试、重大的考场。和很多同学一样,平时成绩还不错,但高考时莫名脑子发懵人犯困,头上包着个大蒜一样,什么都想不起来,紧张到不知道天地为何物,发挥失常。
朋友说,80年代高考后,他们班级两个同学精神失常。一个送到医院,一个回到家里。
紧张正常,过度则伤身体和心理。考场不同情任何人,战场不放过胆怯的人。没有公司会录用一个不敢发言的人。没有单位,会重用一个不能调节好心理的人。
所以,即使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即使你的孩子认真学习、成绩优异。都要有一个强大的心理。
3.好的心理素质,是一步步建构起来的
在一个幼儿园的文艺汇演中,小宝与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段相声。表演开始,妈妈做了介绍并开始表演。此时,小宝竟一个字都不愿讲。台下的家长们都等着,孩子们开始有些躁动,老师也有点着急。
妈妈用表情提示孩子讲台词,孩子反而藏在了妈妈身后。以老师们的经验之谈,他们可能要下去再准备一下。
只见妈妈淡定的看着孩子,继续讲相声,只是把话筒放到两人中间,期待的看着孩子,讲两个人的台词。轮到孩子说,便刻意放慢速度。时间仿佛静止了……
正当大家不耐烦的时候,小宝张嘴了。与妈妈你一言我一语说完了相声。连小朋友们都感到他的不容易,为他们热烈的鼓掌。
老师们都为妈妈点赞。赞她的耐心,赞她了解又尊重孩子。妈妈说:“小宝从小害羞,今天只要能说,我就满足了。慢慢来嘛”!
害羞的孩子,需要不只是机会,还有等待。有些经历别人给不了,替代不了,父母老师只能适当支持,像这位妈妈。
4.心理素质,如何和孩子同步成长?
人生就是竞技场,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对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我们需要做什么?
,观察先行,尊重为首。
观察孩子兴趣所在。有些孩子从小热爱舞台。而有些孩子相反,感觉到紧张便不适应。
分析孩子的反应。要区分是害怕还是害羞,是不愿意还是紧张?
如果孩子比较厌恶,强行推上台,反而会起到反的作用,定要尊重孩子意愿。
若羞于表达,定是全力鼓励。“爸爸陪着你”、“妈妈为你加油”。
第二,孩子有兴趣就有舞台。
认清孩子的兴趣所在,不做无用功。并非只有唱歌跳舞有展示空间。在孩子感兴趣或者特长的领域,自然会表达表现,那便是他们的舞台。
儿童时期,孩子的舞台就在每个游戏瞬间。如幼儿园游戏区小舞台,只要给孩子机会,即使他愿意扮演一棵大树。小学班队活动,只要他乐于参与其中。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对“亮相”的认知不同,不表现,不代表不会表现,只是没有兴趣或合适的机会而已。
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舞台,自会愿意承受紧张,不知不觉间便提升心理素质。
第三,教给孩子面对紧张焦虑的方法
当你安慰孩子“不要紧张”,孩子反而会更加紧张。心理学分析,这个提示反而是暗示”紧张”一词。不如告诉孩子如何克服紧张。
分散孩子紧张情绪,让他有事可做。如扫视台下,有很多熟悉的人,并不陌生。和平时一样表演,只是今天的观众多了一些。活动结束,我们去玩。
身体放松的方法。试试深呼吸,放松下来,吸气呼气,呼出紧张,吸入力量。
通过这样简单的技巧,孩子会从心理上适应。比起反复强化紧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不愿到愿意,从不表达到能表达,敏感于孩子的进步,不急于求成。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课标体系由易到难一样,需要步步建构,不可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之大忌,
合肥新励成演讲口才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