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场地选择:应选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20平方米为佳。
2.青蛙的培育:经过一个冬眠,到开春即4月上旬,温度上升到16℃以上时,亲蛙就要开始觅食,此时要投喂鲜活饵料蚯蚓、蝇蛆等,让亲蛙近快恢复体能,以利下一阶段繁殖、孵化。
3.繁殖、孵化:繁殖、孵化技术是虎纹蛙养殖的关键技术,水温上升到16℃以上时要作好繁殖前的准备,也就是将建好的产卵池、孵化池进行消毒,而后注人清水,最后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好水温。一切准备好后即可将亲蛙从越冬池移出,移出后先用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5分钟,然后移人产卵池。产卵池水位保持在0.2m,水温在20℃以上。正常情况亲蛙进入产卵池后2天一天就可以抱对产卵,若亲蛙成熟较好、气温较高,常常是在亲蛙进入产卵池后2~16小时就全部产卵。产卵池每天上午8点以后要注意观察,当卵团充分吸水膨胀就捞出移入孵化池。受精卵孵化时最适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氧气,在孵化时好让受精卵浮在水中,如果沉入水底,要将受精卵移动,以免与池底粘连,导致底部的受精卵缺氧而影响孵化率。
随着野生青蛙数量的逐年减少,青蛙在国内消费市场上的地位是越来越高: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在野生青蛙活动旺季(5-8月),仅重庆区域青蛙每天“地下”交易量就在5吨(约10万只)以上,四川成都约6吨以上,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减少或杜绝人为抓捕野生青蛙,开展人工饲养青蛙已经势在必行。 由于对青蛙(黑斑蛙)的饲养技术研究尚不深入,导致青蛙养殖技术处于落后状态。近年来,由于青蛙市场价格高企,吸引了大批养殖爱好者进入青蛙养殖行列。各地媒体(比如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及报刊、网络等)也先后报道了大量养殖青蛙取得成功的典型,但据相关人士深入了解,截止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一年能养殖出产2万斤以上商品蛙的养殖户却仅发现湖南益阳的杜照林一户,其他养殖者绝大多数仅靠出售蛙苗或技术获利,其商品蛙养殖数量少、产量低,处于微利甚至亏本状态。 随着青蛙养殖技术的逐步成熟,一部分率先掌握青蛙养殖核心技术的养殖者将实现较高好的养殖效果,青蛙养殖的单户年出产量、亩产量及养殖效益都将被进一步刷新。
黑斑蛙晚间时,它们四处活动,觅寻食物。青蛙的生活离不开水,因其皮肤全部裸露,保水性能较差,而又必须保持潮湿,以进行皮肤呼吸,弥补肺结构简单的不足。另外,蛙类没有交接器,抱对、产卵、排精、受精、孵化和变态等必须在水中进行。青蛙有群居和定居的习性,常常是几只或十几只共栖一处。在适宜的环境里,一经定居,便不再搬迁或逃逸,除非在生殖季节,集体迁移到环境良好的产卵场所,进行繁殖活动,而繁殖后又会回到原来的栖息场所。
湖北蛙农黑斑蛙种苗养殖技术。公司从建场以来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针对蝌蚪及幼蛙的疾病预防,控制等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杜绝因为疾病而导致的重大损失。解决了“蛙卵孵化---蝌蚪培育---幼蛙开口训食”等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对养殖中出现的疾病,如:出血病,腐皮病,红腿病,腹水病,特别是变态期的幼蛙大量死亡,以及无名症状死亡等疑难病症,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预防和缓解方案,大大减小养殖户的损失,提高成活率。经过多年的实践,克服了“青蛙全程饲料喂养”的技术。这一重大技术的突破,将克服由于活饵有限不能大规模发展青蛙人工养殖的瓶颈。多元化饵料也大大提高了青蛙的抗病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青蛙的生长速度以及产量。
几年前,掀起过美国青蛙养殖热潮,不少养殖户因养殖美蛙走上富裕路,全国大大小小养殖场不低于万家之多,地方规模发展面积也有上千亩的养殖基地,特别是广东发展美蛙胜为风行,养殖成本极低,效益最为可观。物以稀为贵,黄金多了也不值钱,美蛙由开始的40多元/公斤,2年不到就降至8元/公斤左右,由于价格的突降,内地养美蛙成本高,利润薄,很多养殖户纷纷改行做了其它。 近两年,野生青蛙(黑斑蛙)价格暴涨,每公斤可卖到45--80元,有远见之士看准了养殖野生青蛙来致富这一项目,但由于土青蛙野性强,人工驯养难度高,活性饵难以解决等问题,阻碍了野生土青蛙的养殖发展。于是,台州市金色稻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和兽医师通过多年理能实践摸索,终于掌握了华中本地青蛙(黑斑蛙)全程生态立体饲料养殖技术,而且能采用生物链的方式来养殖青蛙(黑斑蛙)。
种蛙的护理:在每年严寒冬天到来之前,应把池水放干,但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为种蛙钻人泥洞中冬眠创造有利条件。
每年春天惊蛰节令过后,应放适量活水进入蛙池,让母蛙繁殖蝌蚪。繁殖出蝌蚪后应把种蛙隔离,防止吞食蝌蚪。
1997111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