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文学 书名 孟子
作者 韩美华 出版社中华书局
书号9787101122909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版次1 正文语种中文
开本32开 赠送光碟否
正版配货 孟子 中华书局 9787101122909
产品参数:
产品名称:孟子书名: 孟子isbn编号: 9787101122909是否是套装: 否书名: 孟子出版社名称: 中华书局定价: 15.00元出版时间: 2017年1月作者: 韩美华开本: 32开
基本信息
书名:孟子
定价:15.00元
作者:韩美华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122909
字数:0000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我们希望提供一套真正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让中小学生读得懂,读得有收获,读得有趣味,对经典既存有崇高的敬意,又不敬而远之,而是乐于亲近经典,体会到与经典相伴的快乐。
目录
仁义为本
n
n
何必曰利
n
仁者无敌
n
文王之囿
n
小勇大勇
n
与姓同之
n
齐人伐燕
n
以德服人
n
无敌于天下
n
不忍人之心
n
术不可不慎
n
无规矩不成方圆
n
得天下以仁
n
得民心者得天下
n
自暴自弃
n
无罪而杀士
n
人之异于禽兽
n
人性之善
n
“名实”之辩
n
五霸,三王之罪人也
n
仁义不可胜用
n
n
君子之道
n
n
大王去邠
n
浩然之气
n
与人为善
n
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n
士诚小人也
n
反对枉尺而直寻
n
何谓大丈夫
n
亲其亲,长其长
n
事亲为大
n
正君而国定
n
惟义所在
n
赤子之心
n
以善养人
n
坐以待旦
n
终身之忧
n
圣人之道
n
友其德也
n
人皆可以为尧舜
n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n
君子不素餐兮
n
仁民爱物
n
言近指远
n
n
观物阅世
n
n
国君进贤
n
何谓知言
n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n
君子仕乎
n
一傅众咻
n
自作孽不可活
n
男女授受不亲
n
易子而教
n
封象于有庳
n
却之不恭
n
一曝十寒
n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n
好善优于天下
n
所就三,所去三
n
善教得民心
n
君子三乐
n
登泰山而小天下
n
一毛不拔
n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n
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n
尽信书不如无书
n
民贵君轻
n
n
《孟子》阅读(备考)方案
n
n
《孟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n
《孟子》的思想主张
n
源自《孟子》的成语
n
《孟子》中的经典名句
内容提要
《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言行活动,集中反映了孟子的言论和思想。孟子的思想学说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等方面,蕴含着孟子对历史、时世、社会的独特见解。本书即为读者选取了《孟子》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篇章,并简要概括为三个部分:仁义为本、君子之道、观物阅世。分别括孟子的仁政思想、性善之说,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时世、时事、时人的真知灼见等内容,有利于读者从宏观上把握孟子的思想特色。
n
本书主体部分括正文、注释、译文和解读,注释力求简洁明了,译文力求准确流畅,解读主要阐明篇章的主旨大义。正文后有附录,旨在为学生提供阅读或备考方案。可以说,这是一本真正做给中学生的书。
文摘
何必曰利
n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远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n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③。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④。乘之国⑤,弑其君者⑥,必乘之家⑦;乘之国,弑其君者,必乘之家。取焉,取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⑧。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n
(《孟子`梁惠王上》)
n
〔注释〕
n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惠是他的谥号,于公元前370年继承他父亲魏武
n
侯而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所以又叫梁惠王。
n
②叟: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n
③亦:只。
n
④交征:朱熹《孟子集注》:“征,取也。上取乎下,下取乎上,故曰交征。”
n
⑤乘之国、乘之国:古代的兵车一车四马叫一乘(sheng)。古代以兵车
n
的多少来衡量国家的大小。
n
⑥弑:古代以下杀上,以卑杀尊叫弑。
n
⑦乘之家、乘之家:古代的执政大夫有的封邑,这封邑又叫采地,
n
拥有这种封邑的大夫叫家。有封邑当然也有兵车。公卿的封邑大,可以出兵车
n
乘,大夫的封邑小,可以出兵车乘。
n
⑧餍(yan):满足。
n
n
〔译文〕
n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辞里长途的辛劳前来,将会给我的国家带来很大利益吧?”
n
孟子回答说:“王,您为什么一开口就要说到利益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王假如说:‘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呢? ’大夫也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呢? ’那一般士子以至老姓也都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呢?’这样,上上下下互相追逐私利,国家便会发生危险了。在拥有一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国君的,是拥有一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国君的,是拥有一辆兵车的大夫。在一辆兵车的国家中,大夫拥有兵车一辆;在一辆兵车的国家中,大夫拥有兵车一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不说是很多的了。但是,假若轻公义,重私利,那大夫若不把国君的产业夺去,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从没有讲‘仁’的人却遗弃他的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的人却对他的君主怠慢的。王也只讲仁义就行了,为什么定要讲利益呢?”
n
n
〔解读〕
n
与梁惠王的义利之辩,反映出孟子重要的政治思想——仁义,存仁义之心,行仁义之道,才可保国安民,统一天下。魏国在战国初年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到梁惠王时期,逐渐衰落,东、西、南面分别有齐国、秦国和楚国,处于众多强国的威胁之中。孟子见梁惠王之时,惠王已是垂暮之年,对于国运衰微仍耿耿于怀,希望国家再次强大起来,求胜心切。与孟子会面,开口便道:“不远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这实在是一国君王的无可奈何之语。但孟子对此进行反驳,认为天下纷争不断,正是由于过多地言“利”,从上至下,从国君至姓,都交相牟利,那么国家就危险了。这个观点,马迁在《史记》中也大加赞赏,认为“利诚乱之始也”,孟子可谓看到了纷乱的根源。因此,孟子提出了“仁义”,认为讲仁义就好了,何必要言利呢?讲仁义,也就是实施仁政,这是孟子政治上的一贯主张。
n
n
附录
n
《孟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n
要了解《孟子》一书,不得不先说说孟子这个人。
n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出生在邹国(今山东邹城市),距孔子的家乡不远。关于孟轲生平的记载,资料较少,马迁在《史记》中也只为他作了一多字的传记,因此后人对他的生平事迹的了解常粗略。据说孟子的父亲早亡,孟子自幼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善于教诲,在《列女传》《韩诗外传》等书中记载了“孟母三迁”“断织劝学”等故事,作为贤母教子的典范而广泛流传后世,几乎家喻户晓。
n
孟子大约在十五六岁时来到鲁国,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子思是儒家宗师孔子的孙子,与孔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终生信仰就在此时得到了奠定。孟子对孔子十分崇拜,认为孔子是“集大成者”。学有所成后,孟子一面开始收徒讲学,一面游历各国,在诸侯国君间周旋游说,出游时从者数人,颇有声势,曾先后到过齐、宋、滕、魏、鲁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过学。然而战国时代利益为上,各诸侯国进行着激烈的兼并战争,孟子的政治主张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不到君主的采纳,备受冷落,马迁评述他的思想为“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由于不被重用,孟子便回到家乡,不再过问世务,与弟子章等人著书立说,阐发儒家学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n
今天所见的《孟子》共七篇,约三五余字,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时《孟子》的传本有十一篇,比今本《孟子》多出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东汉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对这四篇的真伪进行了分辨,认为这四篇的文辞风格不与“内篇”相似,可能是后世的伪作,后来这四篇就逐渐亡佚了。《孟子》向来被视为子书,它的儒家经典地位的确立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东汉赵岐把《孟子》与《论语》相提并论,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但东汉学者王充的《论衡》中有《刺孟》篇,对孟子加以讽刺。从唐代开始,《孟子》的地位逐渐提高,孔孟并称,但唐末所刻的“开成石经”中仍没有《孟子》。到五代后蜀,《孟子》作为十一经之一刻石流传,是入“经”的开始。南宋朱熹编《四书》,正式将《孟子》升格为“经”,至明、清两代,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是读书人必读的书目了。
n
我们今天研读《孟子》,需要参考历代的注释书,值得参考的著作有三种。一,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这是现存早的《孟子》注释。二,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是宋人注释《孟子》的代表作。虽然通行的“十三经注疏”采用的是北宋孙奭的疏,但朱熹的《集注》更胜一筹。三,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是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广泛搜集各家注释成果,再加上自己的注释汇编而成,以训释名物为主,简要阐释义理。
n
先秦诸子散文风格各异,其中《孟子》与《论语》类似,都是语录体散文,但《孟子》有超越《论语》的地方,那就是以对话的形式构成说理的论说文,具有专题论文萌芽的性质,观点鲜明,气势磅礴,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对后世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孟子》一书的气势,不仅是家争鸣的自由时代的产物,更是孟子性格中的宏大气魄的表现。
n
孟子的思想学说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等方面,蕴含着孟子对历史、时世、社会的独特见解。本书作为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系列丛书之一,综合知识性、时代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为读者选取了《孟子》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篇章,并简要概括为三个部分:仁义为本、君子之道、观物阅世。分别括孟子的仁政思想、性善之说,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对时世、时事、时人的真知灼见等内容,有利于读者从宏观上把握孟子的思想特色。
n
潍坊经济开发区爱智书店
qq: 132921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