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器又称“景泰蓝”,先在金属胎上,按照图样设计要求描绘纹样轮廓线,然后用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主要是铜,兼有金、银丝、片)焊着或粘合在纹样轮廓线上,组成纹饰图案。再于纹样轮廓线的空白处,点施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经多次焙烧、磨光、镀金而成。
元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掐丝珐琅器是金属胎珐琅器工艺的一个品种。据现存清宫造办处档案材料记载,这一名称的使用,在清代巳于宫内广泛流行。掐丝珐琅器的制作方法是:在己制成的金属胎上,按照图案设计要求描绘图案纹样轮廓线;然后用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 (金属主要是铜,也有用金或银的),焊着或者是粘合在纹样轮廓线上;再于金属丝或金属片纹样的空白处,填施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经过焙烧、磨光、镀金等加工制作过程后而成。
掐丝珐琅器与錾胎珐琅器的表面效果相似,都给人一种似宝石镶嵌的感觉。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掐丝珐琅器和堑胎珐琅器二者在点蓝(填施珐琅釉)、焙烧、磨光和镀金等工艺制作方法上基本是相同的。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金属加工工艺的具体方法上,即图案纹样的起线(制作和形成)方法。掐丝珐琅器是以细而薄的金属丝或金属片,焊着或者是粘合在金属胎上组成图案纹样;而堑胎珐琅器则是运用金属錾刻技法起线花纹。因此,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这两种珐琅器,就会发现,掐丝珐琅器的图案线条纤细而婉转,而且在掐丝、焊着及磨光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线条断裂现象而堑胎珐琅器的图案线条一般比较粗壮,且无接头相焊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