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灌浆期内做好这些,有助于增加麦粒重量

2019/11/6 4:03:12发布36次查看

小麦属于禾本科,这个科的许多物种,都是有名的粮食作物,比如水稻、玉米、高粱等。在我国,小麦与水稻并列为两大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北方以及西部的一些地方,就以食用小麦为主。当然了,不像水稻那样,小麦是需要先碾成粉之后再加工成各种食物的,而由水稻出产的大米,吃起来则很方便,直接煮熟就行。
我国小麦种植规模很大,近些年,随着农业技术的改进以及化肥的使用,亩产也在逐渐增加。虽然还没有达到网络流行梗中“小麦亩产一千八”的程度,却也离得不太远了。小麦的产量,取决于田内麦穗的数量以及麦粒重量,每亩收割的麦穗越多,麦粒越重,产量自然也就越高。而且麦粒重,也意味着小麦的营养物质更丰富,品质也更优。
像这种优质而又高产的小麦,就是每个麦农的毕生追求,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可应该如何做,才能够让小麦产量更高,麦粒更重呢?要想知道具体的办法,咱们首先得了解一下小麦灌浆时所需要的条件,只有从条件出发,才能够找出具体的增产办法。
小麦的灌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气温最好维持在20~22度之间,切忌超过25度
要想增加小麦的粒重,就一定要把握好“灌浆期”。这一时期,温度对灌浆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当气温维持在20~22度之间的时候,小麦的灌浆才会最顺利,效果也最好。反之,气温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导致灌浆速度变慢。由于灌浆期的时长是有限的,速度降低就意味着成熟的小麦不够饱满,所以维持灌浆期内的适宜温度,对于提高粒重是很有帮助的。
2.土壤水分维持在16%~18%之间
小麦的灌浆,对于水分有一定的需求,但不像水稻那样,需要全程积水,而是应该控制表土的水分含量在16%~18%之间,这是最有利于小麦灌浆的。所谓表土,指的就是离地表五十公分以内的土壤,尤其是二十公分以内的土壤,对小麦的灌浆影响最大。
3.灌浆期内钾肥需求增加,氮肥的需求则有所减少
灌浆之前,小麦的养分主要用于植株茎干以及叶片的生长,而灌浆期内,则主要以繁殖生长为主,此时对于钾肥的需求较高,至于氮肥,则相比之前的需求量减少一些,但仍然有一定的需求。钾可以提高小麦的灌浆速度,让麦粒更重,养分积累更佳。适量的氮肥,则可以维持植株的光合作用,为灌浆提供养分。但是氮肥过多,易导致叶片生长过旺,从而延长成熟期,反之,氮肥过少,又容易导致植株早衰,一样会影响小麦的粒重和产量。
了解了小麦灌浆期内所需要的条件,相应的增产办法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要想提高小麦粒重,增加产量,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措施。
如何操作,可以让小麦的灌浆更理想?
1.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避免灌浆期遭遇低温或者高温天气
小麦的生长期是比较固定的,只会随着品种以及地区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偏移。所以在播种之时,就已经可以预见小麦将在来年的什么时候灌浆。为了保证灌浆期内气温适合,大家就需要合理地安排小麦的播种日期,并做好后续管理,从而让灌浆期内,气温始终维持在20~22度,这样灌浆就会更理想,麦粒也会更重。
2.及时浇灌浆水,为灌浆提供充足的水分
灌浆期内,表土的水分比例最好是维持在16%~18%之间。如果当地比较干旱,则应该在灌浆期内及时地浇水,以便满足小麦灌浆所需。通常来说,在开花之后浇一遍水即可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此之后,视土壤墒情再决定是否浇水,但有一点也需要注意,那就是灌浆末期,即小麦采收之前的十天以内,切忌不要浇水,否则会导致小麦品质变差。
3.合理追肥,增加钾肥的使用
灌浆期内,小麦对于钾肥的需求比较大,所以在追肥的时候,应该偏重于钾肥的使用。必要时,也可以喷施叶面肥,以便让养分更快更好地吸收,提高灌浆的效率。此外,这段时间也应该减少氮肥的使用,可以通过观察植株的长势来确定用量,只要维持植株正常生长,既不早衰,又没有长得过旺就可以。平衡氮肥的用量,以及合理地追施钾肥,就是促进小麦灌浆,提高麦粒重量的有效法宝。
只要大家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就可以让小麦的灌浆更顺利。如此一来,麦粒更重,小麦的产量也会显著提升,从而实现更高的效益。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