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亩的板栗经营,从深渊里走出来的“她”姜建华,这个名字大家也许很陌生。但说起“板栗姐”,在山东海阳,这是一个农业励志者的代名词。故事背景应从1998年开始说起,在丈夫患病,外债累累的状态下,承包了200亩荒山种植板栗,由于天气干旱加上水源的不足,刚栽下的小树大多都旱死了,真是天灾人祸都赶上了,当时的她还能走下去吗?这要感谢于她舅舅的鼓励,咬紧牙关挺过来了。其中的艰难困苦我也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只有经历过,自己才会清楚。
皇天不负有心人,树上终于长出板栗了,第一颗她并不舍得吃,而是供了起来。之后的一年又一年,板栗的产量逐渐增加,但是收购却被客商垄断了,价格一直比较低迷。她便在想,为何不自己卖呢?说干就干,年过半百的她学习手机,从手机上卖,成立合作社,四处奔波寻找合作伙伴……30年过去了,现在的她不仅创立了自己的板栗品牌,并带领周围种植户们发家致富。
在和她的聊天中,我听到的最多一句是“做农业,我做的是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八个村的希望,从村里小芳变成“村里小芳”
同在海阳,有一个叫小芳的女孩,原名张芳。在青岛阿里巴巴任职期间,连续7年获得销冠第一,作为一名优秀大学生,从未想过会涉身于农业。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出其不意的惊喜总是到来,这对于她惊是惊着了,家乡的农产品滞销问题让她何以安心。遂辞去工作,返乡创业。
开始往往很难,之前从亲身未接触过农业,该怎么做、从哪开始,完全处于蒙圈状态。但成功路上往往不缺贵人,政府的大力支持、村里的全力协助、朋友的鼎力相助,一步一步创立出自己的品牌,带动周围八个村的农产品销售。到现在,村里小芳并不单单指的她,同时代表着朴实、热情、好客的农村妇女形象。
在和她聊天中,给我的感觉是总是充满积极向上的能量,谈起近几年做农业的所经历过的,总是让我热血沸腾。最后她所说的六思六忆(指早晨思考今天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等等,晚上思考是否做到了),是我在今后在学习道路上的榜样。
现实中农业经营的“你”在现在经营农业中,10个有9个说是不赚钱的,天不好,政策不好,市场不好等等抱怨,是什么问题会这样?难道真的年年天气不好,市场不好么。有的人就说了,是政策不好,看看人家国外怎么怎么的。但是如果让你作为相关领导,你会如何做出抉择呢?农民那么多,分给谁,平分的意义何在?就算是在学校,奖学金也是分给优秀的学生。
在农业上同是一个道理,只有你做的足够优秀,助你一臂之力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你缺少的是钱?是技术?还是土地?其实都不缺,一亩地有一亩地的经营方法,一百亩有一百亩经营的理念,如何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有明确的目标,有坚持的方向,大胆的去干就是了。种的好不如卖的好,一定要明确这个立场,好的苹果能卖到2元一斤,不好的苹果同样能卖到2元一斤,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消费主体,通过现在网络平台(头条、抖音、快手、淘宝)的推广,干就完了,在乎那么多干啥。
作为经营农业最后一关的“我”
农业配套服务有很多,农机、种子、农资、技术服务等这些都是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的,换句话说这些都是投入,产出呢?那就是最后一步了,卖,也是今天话题中所说的最后一关。现在占据主导的还是属于贩子收、市场转、店里卖层层加价的状态,这些就造成了农产品出现想卖的卖不出,想买的买不起现象。
随着国家对于农业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家庭农场的兴起,农产品的品牌概念逐渐开始显形,这到底有什么用呢?举个例子,去超市买矿泉水,哇哈哈牌的就是2元/瓶,农夫山泉的就是3元/瓶,你会去讲价么,不会。这是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品牌效应。农产品有了品牌之后同样可以,不必在乎市场价格如何,根据自己产品的质量、服务人群定位。目前这种形态是遍地开花,经营好的产品还没长出来,资金就全部收回来了,资金有,投入就舍得,产品质量就会越来越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传统的开着车到处卖,求为了一两毛钱求这求那的市场一定会逐渐淘汰。
一个品牌的打造可以是一个农业群体,甚至于一块区域。好比在外一说到烟台苹果,都知道这是个品牌。但事实上烟台种植苹果的很多,主要苹果产区是栖霞、蓬莱、龙口。但是在外统一为烟台苹果,因为什么,因为都享受到了品牌给予的福利。
要想打造一个品牌,不仅仅需要志同道合的人,还需要社会各界及政府大力支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今后路上,品牌效应能给农业经营者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