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上舞是一种东方的创意舞蹈,此舞蹈是由一名唯美的女子站在中国的雕龙大鼓之上,柔中带刚的甩着长长的水袖。极具观赏价值,舞蹈气势磅礴、汹涌浩荡,仿佛千军万马尽在眼前。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用于古代,为军队上助威之用。鼓有提振气势、振奋人心之意,故鼓上舞常被用于各大企业开业或乔迁的仪式上。如此一来,既能体现出企业团结向上的信心,也能表达出企业能发展的决心,寓意深厚。
破铜烂铁他们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没有一件传统意义上的乐器,他们把身边的日常物品都纳入到乐器这一概念中来:扫帚、水桶、棍棒、篮球、打火机、纸牌、锅碗瓢勺……一切能敲击发声的物品,包括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这是一场来自日常生活的音响风暴,它让人们发现生活本身潜藏的艺术因素,让人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重新倾听,重新检视。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使用的表演用具都是非常简单的日常用品,包括扫帚、垃圾桶盖和打火机之类的破铜烂铁,他们甚至还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
李世民继任皇帝后,将此曲调入宫中,凡遇大典盛宴,无不表演这首燕乐大曲,以炫耀自己在灭隋建唐时的功绩。清朝《直隶绛州志》曰:“岁时社祭、夏冬两季,又乡镇多香火,扮社鼓演剧,招集贩粥人甚便之。”民国时出版的《新绛县志》也曾说:“每逢赛社之期,必演剧数日,扮演各种故事,如锣鼓。”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绛州鼓乐一直是当地民间社火中的主要项目,也是祭祀、庆典、婚嫁和庙会活动中的主角。它还积累了《小秦王乱点兵》、《叽呱啦》、《厦坡滚核桃》、《老虎磕牙》、《牛斗虎》等300余首曲牌。新绛民间一直流传着“北岸的棍,西岸的鞭,石坡上的镲儿铙得欢,八庄的锣鼓震破天”、“北行庄的踩板扎得高,不如南行庄的鼓儿敲得好”等俗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