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投技术产生的原理和原因
1 颠投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有研究表明, 单手原地跳投动作的出手时间在所有情况下都不是在身体上升到至高点时, 而是在身体上升到至高点之前 的不同时刻 , 并且随着投篮距离的延长 , 出手时间相对身体至高点明显提前. …颠投是一个典型的在至高点之前出手的投篮动作.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 起跳后到出手前这段时间的身体总动量是向上的, 上肢 出手用力所产生的向上动量导致身体其他部位所产生 的向下动量刚好与 身体继续上升所保持的总动量相抵消, 从而使整个身体趋向于最稳定的状态. 颠投大都用于较远距离 的投篮 , 随着投 篮距离的增加 , 相应的出手速度就要加快 , 使上肢垂直 向上的动量明显增大 , 这时要使身体仍保持稳定状态, 出手时间要随之提前 , 目的是要在身体保持较大的向上动量时开始出手 , 使上肢由于迅速的向上运动而导致身体其他部位产生的较 大向下动量 刚好与身体继续上升所保持 的动量相抵消 , 由此 , 身体才能保持最稳定状,为投篮出手动作建立一个至佳的力学条件. 由此可见, 颠投较跳投 的出手要早的多.
2 颠投技术的运动生理学分析
有研究表明, 在训练和 比赛中, 运动员的大脑皮层只能形成一个强 的兴奋灶, “ 跳” 得 高, 则不利于“ 投”得准, 相反 , “ 投” 兴奋灶强于“ 跳” 兴奋灶 , 则有利于“ 投” 得准却影响“ 跳” 得高. 因此 , 在颠投技术训练中,投是矛盾 的主要方面 , 是起决定作用 的, 颠跳是为了投 , 是为投作准备的, 要强调投为准, 因为准是投篮的最终 目的. 所以, 学 习颠投的主要任务是采取各种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来正确解决“ 跳” 与“ 投” 的矛盾 , 使其有机地统一起来 , 提高颠投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