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医二附院规划总投资近30亿元。半年里,这家医院对外开放了26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5个肿瘤科室,门急诊1000人/日,住院760人。
全文4893字,欢迎关注!
今年3月1日,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遵医二附院”)试营业开始,以满足当地人民的就医需求。遵医二附院是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公立医院,也是遵义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新龙大道与新蒲大道交汇处,周边居民约40万。
据悉,遵医二附院规划总投资近30亿元,总用地面积297亩,总建筑面积约30万㎡,绿地率近40%,拟开放床位1800张,停车位3000余个,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原则,计划分四期全部建成。
开业时,遵医二附院仅建成了一、二期工程,投用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其中门诊楼约8万平方米(开设诊室408个),住院楼面积约4万平方米(开设床位818张),仅能满足患者看诊的需求。不过,“我们没有对外宣传,但已开放的床位还是住满了。”遵医二附院党委书记舒涛告诉记者。
而三期住院楼规划建设8.68万平方米,设24个标准病区及体检中心等功能。四期项目修建在新龙大道东侧用地,主要建设高等医学院校直属教学医院必需配套的科研、教学及医学康复中心和专家宿舍等。
半年里,这家医院对外开放了26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5个肿瘤科室,门急诊1000人/日,住院760人。遵医二附院是花费30亿元打造的智慧医院,为何吸引了这么多患者“智慧”体现在哪里资金都花哪儿了企业如何配合医院建设智慧医院为此,我们专访了遵医二附院党委书记舒涛,以及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德强,听他们讲述建设智慧医院的心路历程。
从筹划到开业花了10年
舒书记回忆,2009年,遵义市新蒲新区人民政府做了一个新区规划,提出要建设一个智慧医院。几经讨论,最后决定把这个项目交给遵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遵义附属第一医院”)来做。因为遵义附属第一医院位于市区,患者基本都涌向该院,所以面临很大看诊压力,加之经常堵车,更加不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希望将新建的这家医院放在新区,以“一院两区”的模式运行。一来为市区的交通和患者减负,二来解决新区人民看病问题。
“虽然市政府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进行了论证,最后于2014年开始动工,新院区按照三级综合医院的标准来配置和规划。”舒书记如是说。
但遵医二附院完成一期和二期工程却花了5年时间,为什么建设进度如此缓慢舒书记总结到,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遵医二附院的定位不清晰,是独立运营,还是一院两区,一直没有明确;二是因为医院是政府全额投资,所以第一次申请了20亿元,短期内政府很难凑齐资金,只能陆续到位,延长建设周期;三是政府对医院的规划不断发生改变,不断地新增规划,导致项目从一期变成了四期。因此即使医院开业后,周边却还在施工,持续建设三期和四期。
开业时间定在3月1日,也是市政府下的硬性任务。目的是希望满足新区周边40万居民的就医需求。周边的医院太少了,老百姓看病穿过3个隧道才能到达遵义附属一院,极不方便。
为了完成这个硬性任务,所有的工程进度安排就以开业时间倒推,每个时间完成什么事,一条条罗列清楚。这个类似军令状的任务下来后,所有人都进入备战状态。最后3月1日如期开业。
按照遵义市委市政府和遵义医科大学安排部署,遵医二附院运行前3年是由遵医附院负责托管,采取“一院两区”模式统筹调配两院资源。“我们和遵医大附院达成一致,两院区在人力资源共享、病房资源共享、门诊资源共享和肿瘤学科扩大发展四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有效形成两院区齐头并进的发展张力与竞争合力,更好为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服务。”舒书记坦言。
在遵医二附院的医院发展方面,舒书记表示,坚持学科是重点,急救是战略。从高铁、机场、高速到医院的距离很近,而且医院的面积大,兼具地理位置优势和自身优势,非常适合开展急救。
智慧医院的钱花在哪
遵医二附院除了在医院发展上具有优势以外,也是遵义市首家公立智慧医院。
今年国家卫健委对智慧医院的新定义,包含三个领域:
一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的建设。
二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目的是让患者感受更加方便和快捷。如医院门诊大厅里摆放了很多一体机、自助机,以及手机结算、预约挂号、预约诊疗、信息提醒,包括衍生出来的一些服务,比如停车信息的推送、提示等。
三是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主要应用于医院精细化管理。最早医院管理的系统就是his系统,现在面向医院管理的系统也很多,有财务的、结算的,还有物资管理的。比如医院里面大量的药品、耗材、检验试剂、医疗废物、患者衣物、医生衣物、水电气等。院领导通过自己的手机,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就可以看到全院的运转效果,包括oa的办公系统。这一大领域就是用于医院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我们建设的这个智慧医院除了涵盖以上的内容外,还将满足患者和职工对基础设施人性化的要求,如诊疗环境、工作环境、服务流程。”舒书记表示,“服务流程的改造,主要是采用‘互联网+’技术,保证整个院内的信息互联互通、医护人员无缝衔接。”
截至目前遵医二附院的一期、二期工程已经花了近20亿元,那么这些资金都花在哪儿了
“资金花费最多的是土建,其次是智慧医院的内涵建设,如医院设备采购、医疗信息化系统、数字化手术室、互联网医疗、人力成本等项目。”舒书记告诉我们。具体城建项目企业汇总如下:
拿医院设备采购来说,在遵义市委市政府全额投资建院的政策支持下,医院已通过政府集中采购模式采购直线加速器(2台)、核磁共振(2台)、ct(2台)、dsa(2台)、全自动生化流水线、各类手术腔镜等大型进口设备,设备总数8428台(其中单价100万元以上设备117台),设备总值达6.5亿元。
这家医院如何体现“智慧”
目前遵医二附院智慧医院的硬件+软件设备已经初步到位,那么患者和医院管理者如何感知医院的“智慧”
从患者看病的流程看,可能涉及门诊、药房、医技、病房、手术室这些场景,而且每一个场景均被“智慧化”了。
以门诊大厅为例,达实智能提供了很多智慧场景,如一体化信息化总集成建设、标准化集成平台、自助设备及患者app服务、全渠道和全场景共享支付、一体化排队叫号、诊间自动叫号、一体化医技管理、一体化hrp&oa移动办公等。
患者可以在自主设备上通过app、微信公众号进行挂号、缴费、查看检查/检验进度。医院可通过以上方式进行病人就诊过程中各类消息提醒,推送消息均包括app、微信消息。在app中除了传统的挂号、缴费、查看检查检验等功能外,还会集成就诊流程、体检结果、医院满意度调查、随访等功能。
同时,为了提供更好的就诊体验,在方便患者、减少病患排队方面,信息化建设提供全场景、全渠道的支付,在窗口及自助设备上均支持医保卡、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缴费。此外,为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信息化还提供了一体化的排队叫号。门诊排队叫号的要求,具有二级分诊功能,实现普通号、优先号、迟到号、复诊号及过号自动队列。真正做到让病人从入院到离院,就医全程均可通过手机和导诊系统得到协助。
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智慧医院是提升管理的好帮手”,舒书记这样评价智慧医院。目前遵医附二院现有职工742人,其中医师288人、医技74人、护理321人、专技35人、管理24人。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65人、中级职称95人、初级职称344人。学历结构中,博士15人、硕士149人。这是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支持和2014年以来的招聘储备下搭建的团队。目的是实行与遵医大附院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遵医大附院已明确定期派专家到医院开展驻点帮扶、门诊出诊、手术指导等医疗活动,以确保两院区医疗服务基本同质化。
未来遵医附二院三期、四期完工后,需要管理的人更多,成百上千的医务工作者,成千上万的病患,如何管理
“这就需要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只有通过理念和文化的熏陶,借助数据的辅助,才可能做好医院管理。而智慧医院的核心是全院数据互联互通,通过一个手机或电脑端,可以了解整个医院的情况,进而进行针对性地管理。”舒书记坦言。
智慧医院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是并不是每条数据都能用于管理,所以需要辨别有用数据。同时也能查看医院每人每日做的工作,帮助管理者理解每个岗位的工作量,从而制定更优质和人性化的绩效方案,提升医院的效率。
“智慧大脑”从何而来
遵医二附院之所以能给患者和医院管理者带来这么好的智慧化体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达实智能提供的物联网创新技术与产品,包括医院机电设备智能管控平台、手术室智慧管理平台、临床决策辅助系统、院内信息化平台等。其核心价值是帮助医院实现高度融合的智能化及节能、手术室以及临床信息化、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的智慧医院。
黄德强进一步补充,“智慧医院也绝不仅仅是概念,完全可以落地。达实智能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为医院提供了智能化及节能系统、手术室及医疗专项系统、信息化和大数据系统,通过物联网智能管控平台打通各个专项系统的监控和应用;通过智慧医院管理平台,打通各个应用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接口,随着数据的累积,系统应用可以不停地迭代。实现可感知,会思考,能成长的智慧医院。最终实现效率提升10%以上,能耗降低20%以上的目标。遵医二附院从构想到落地整个过程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我们很有幸见证它的诞生。”
此外,在谈到智慧医院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痛点时,黄德强谈到,“智慧医院专项系统绝不是各个系统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顶层设计能力,平台集成能力和各子系统强有力的支撑。在医院建设过程当中,如何在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前提下,提升医院运营效率,降低运营能耗,成为医院建设新的挑战。传统采用总包统筹、各个专项分包的方式,由于总包对于医疗需求的不够理解,各个专项系统的各自为政,使得医院建设缺少顶层设计,进度和效果无法保证,工期拖延和建完就改的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痛点,达实智能又是怎么做的呢黄德强进一步介绍到,“达实智能作为智慧医疗领域的龙头上市公司,多年来本着让医疗更智慧,让生命更健康的经营宗旨,依托于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将公司多年积累的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医疗行业。针对医院建设当中的问题,创新采取医疗专项总包的方式,为医院提供智慧医院顶层设计,工程施工和长期的运营维护。集中解决医院建设当中的突出痛点和难点问题。”
截至目前,“达实智能累计服务全国大型医院600+,手术室及icu6000+,并为众多国内知名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解决方案。其中做得最全面的是遵医二附院,真正实现了院内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产生的医疗数据会再应用于患者和医院。”达实智能副总裁、达实久信董事长黄德强告诉我们。
未来,“随着云技术的成熟和5g技术的突破,特别是5g技术宽带宽,低时延10ns的特性,使得平台链接更加高效,成本更低,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来临,智慧医院的发展迎来更大的机遇时期。我们希望打掉医院的‘围墙’,延伸到院外,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实现从医疗到大健康的创新性转变。”黄德强说。
感受: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
最后舒书记谈了智慧医院与医院管理三点体会:
一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既要对标一流的前沿标准,也要立足医院实际,量力而行。
二是尊重专业与取长补短相结合。既要坚持医疗的专业性,也要汲取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舒书记经常和中央高层进行沟通,如医院的现状,或个性化设计,希望说服对方按照其想法实施,并最终取得了共识。取长补短,这种合作互信,也有利地推进了医院信息化中心的建设。
三是明确职责与敢于担当相结合。院方既要遵守各方职责定位,也要积极主导协调、主动作为。比如说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经常因某个系统的使用而争执。信息化是刚性的,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未来1-2年内,遵义附二院要打造以肿瘤防治、创伤及危急重症急救为主要特色,其他必备专业为辅助的综合医院,初期开放病床约900张,可进一步方便区域内群众就医,有效缓解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压力,较好提升新蒲新区城市配套服务能力和城市品位。
5年内,在贵州省卫生健康委、遵义市委市政和遵义医科大学的领导及统筹安排下,医院要将肿瘤防治、创伤及危急重症急救建成省内一流的学科体系,形成“特色明显、专科齐全”的发展局面。
5g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将为智慧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带来新机遇。这不是4g的简单延伸,而是标志着网络的融合,加之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未来的智慧医院拥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