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进入2019年第四季度,a股上市的养猪企业陆续公布了前三季度的生猪销售情况。结合已有数据分析判断,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冲击下,主要猪企能完成全年出栏目标吗
总体来看,在中国前四大规模猪企中,仅有新希望六和预计可以实现2019年的出栏计划。不仅如此,其对于明年800万头的出栏目标亦信心满满。该公司将此归功于年初以来就开始加大的仔猪投放力度,其中包括了一定比例的外购仔猪。
而其他猪企不得不下调今年出栏目标的原因大同小异,除了自身的基数较高及非洲猪瘟疫情对生产节奏的直接影响,便主要集中在 留种源 和 养大猪 两个方面。且不仅增长目标被下调,出栏相比上年可能亦有下降。
但共同之处在于,这些龙头企业都在千方百计地巩固和发展种猪资源,从而为未来更稳定的增长、更激烈的竞争打下基础。
温氏股份:9月商品肉猪销量同比下降58.6%
公开数据显示,温氏股份1-9月的商品肉猪销量为1553万头,同比下降4%。其中9月份的销量为88.8万头,环比下降22%,同比更是大降58.6%。
对此,温氏股份解释了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保证公司后期增产计划的实施,公司加大从三元杂商品猪中挑选优秀母猪留作种源;第二,公司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调整了猪苗调运及投放到生产环节的节奏;第三,今年3、4月份,公司对各地区的生物安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部分地区的投苗量进行了适当控制;第四,公司实行提升单头体重的养大猪策略,并调整了商品肉猪销售节奏。
实际上温氏早在4月份就调低了2019年的生猪出栏目标,其在2018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回应《牧食记》称,达到原计划的2750万头出栏 难度较大 ,新的出栏计划是 力争不低于2018年 ,即约2230万头。
但在9月份与投资者的交流中,温氏股份进一步调低了出栏目标,其口径已改为 预计2019年出栏量2000万头以上 。公司还指出,从去年8月开始行业种猪存栏出现下降,今年前几个月北方出栏下降较多,目前北方企业已企稳回升;现在传导到了南方,因此南方企业出栏下降较多,但估计过2-3个月也可企稳回升。
到了9月份,温氏的种猪存栏已回升至140万头左右。约三个月前,其这部分存栏则在130万头左右,且公司强调全部为二元杂种猪和原种猪。
牧原股份:年底能繁母猪存栏可达130万头以上
牧原股份9月份的生猪销量较7、8月份有所回升,1-9月累计销量为793万头,同比增长3.7%,这同其原先计划的1300-1500万头的全年出栏目标还有相当的差距。
为此,牧原在近期下调了全年出栏目标,预计2019年出栏量区间为1000-1100万头,或不及去年的约1100万头。公司给出的原因除了非洲猪瘟疫情的因素,还称近几个月以来,随着种猪调运逐步恢复正常,公司正在加快前期部分闲置母猪场的投产,并为2020年的扩产大量留种,从而对当期的出栏量造成一定影响。此外,鉴于近期猪肉供应短缺,为增加市场供应,公司充分利用猪舍,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提升商品猪出栏体重,近期上市商品猪平均体重约120公斤。
牧原还称,9月底公司能繁母猪近90万头,后备种猪约60万头,9月配种量预计25万头。预计到2019年底,公司能繁母猪可达到130万头以上。
而随着能繁母猪达到130万头以上,意味着其明年的出生仔猪数量将达3000万头以上。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秦军在与投资机构的电话会议中称,如果生猪价格可以维持在现有的水平,以后每个月的净利润都可以达到1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于温氏出栏的全部为商品肉猪,牧原销量中还包括了仔猪和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