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白鹤乡东风村依川北民居风格建设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图片新闻在四川日报头版刊发。
苍溪县白鹤乡东风村,依川北民居风格建设的易地扶贫安置点风景如画,当地已形成发展水产养殖、果树、农家乐等为主的农旅产业链。为走好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纳入全县“十件大事”,确保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白鹤乡坚持“小规模适度集中”“全域乡村旅游”原则,按“川北民居”升级版重点打造融合孝道文化“渔家小镇”,高质量高标准推进40套民房和500平方米公共服务中心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8个月就完成东风聚居点主体建设的“白鹤速度”。
主要做法
党政主引
品牌规划渔家小镇
“内外结合”一盘棋统筹
结合县域创建康养旅游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在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转移、自然村庄村落变迁等因素下,立足“三农”需要、尊重发展规律,通过规划引领、分步实施聚居点建设。坚持“不仅仅建设一个聚居点”的目标,按照“林水相依、人村相宜、农旅相融、连片发展”思路,以县城为核心,依托国道212线、苍巴线、乡村道路环线,将东风渔家小镇、茨垭青溪田园、江水清凉怡夏、五显人家等聚居点相接,全面构建“生态康养旅游圈”,打造白鹤乡十里乡村振兴发展区。
“统分结合”一体化发展
新村聚居点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结合村民家庭情况和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作业半径,避免造成居住生活与生产劳动分离。引导符合聚居条件农户加入聚居点,对无能力独建或不愿建设带有明显贫困户特征房屋的农户推行两户联建,按照异地扶贫搬迁25平方米/人和随迁户30平方米/人标准修建100或150平方米标准化套房,既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建房难,又实现贫困户有尊严的建房。对经营农作物较远、独建意愿强烈等不宜聚居的支持自建,鼓励“小微组生”“农文旅结合”,同步纳入康养旅游产业圈长远规划。
标美结合,一张图施工
坚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不挖山、不填池、不砍树,“让建房为树让路”“把农户聚在产业链上”。按照“新民居+生态文化+乡土文化”为主的“三位一体”发展思路,在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及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设计“一户一庭院,一户一院坝”的川北民居,“功能配套,设施完善”的文化中心,“农文旅融合、种养结合”的产业园区。组织有关专家及相关部门,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技术指导,确保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确保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按新村聚居点项目设计图施工,既实现了标美结合,又有效解决了因水、电、气、路、网等要素保障不合理而产生的后续投入成本浪费问题。
群众主推
村民自治主动搬迁
聚居政策宣传主体
针对搬迁难,在聚居点成立由乡派驻人员、施工企业、村两委干部和当地德高望重老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下设建房业主委员会,成员由农村威望高、组织力强的5名“五老人员”组成,设主任1人,质量监督员2人,农户建房监管员2人,建房业主委员会在临时党支部的指导下协调群众开展工作,通过业主大会、“串门工作法”“以亲带亲”等方式将规划讲解到位、政策宣传到位、方案解释到位,真正让群众知道“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消除“穷光荣”“等靠要”等落后思想,最大程度的争取广大业主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项目建设监管主体
充分发挥业主自建委员会成员、专业工程监理、本地精通房屋建设的“土”专家、业主代表四级监管作用,建立“四级”监管体系,设多重“关卡”严把质量关,全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监管体系。建房业主委员会按照施工进度、时间节点对标合同约定内容,以查找问题为导向,进行现场监督、联合监督、网络监督,加大对工程常态化的巡查、抽查力度和频次,实时动态掌握工程进度和质量,重点排除特殊时段、重点部位的质量安全隐患,对业主负责。
矛盾协调化解主体
坚持村民自治,依托建房业主委员会成员古道热肠、品行端正的作风和地缘、人缘、亲缘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在矛盾调处、民情联络、文明教化、村务监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帮助妥善协调征地、线路搬迁等遗留问题,调解大事小情,让基层干部腾出了更多精力抓发展,也给群众解了难题。通过协调,一方面将群众的诉求特别是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施工方,督促施工方制定整改方案,妥善解决群众反映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建设相关要求给群众做好宣传解释,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发生。
企业主建
统一管理“三大转变”
统一国投经营
由长周期向快速建转变
针对招投标实施项目时间周期过长的现实,将“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农户自筹”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对聚居点建设项目统一策划和包装,从本县三家国有公司中优选施工方,在县委、县政府批准和村民“一事一议”通过后实施。既壮大了本县国投公司规模,提高了行政审批办理时效,又有效解决了党委政府项目指标完成难,提升了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推行“两增加一优化”,即:增加机具设备、人员力量,优化施工方案,由建房业主委员会帮助施工方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协调解决劳资纠纷,及时兑现民工工资,提高施工队伍的积极性,确保不误工、不窝工。
统一组织实施
由自主建向高标准统一建转变
企业统一安排专业施工队伍对场平、基础设施、市政、文化景观工程等进行规范化建设,建房户与施工队“一对一”签订建房施工合同,并接受政府和建设业主委员会的监督。施工中,由聚居点建设项目指挥部牵头、乡镇指导、村社组织、建房户推荐,对施工队伍资质、材料选择、计价标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进行全方位监督,牢牢把握地桩及基础施工、圈梁及构造柱施工、现浇板及柱梁施工、砖砌墙体施工四个重点,每个重点不遗漏,每个重点留痕迹。
统一组织验收
由不可控多向风险点小转变
聚居点建设指挥部牵头组织技术力量、建房业主委员会成员定期督查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对发现问题一律先停工整改,经验收合格再施工。同时,相关主管部门按照“两不”(不发通知、不打招呼)原则,对建设中的聚居点、联建房、自建房异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进行暗访。工程结束,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整个聚居点建设项目进行评估,严把质量关,有效解决了自建技术落后、房屋抗震级别低、安全隐患大和建材价格波动影响大等问题。
来源:白鹤乡
责编:郑杨 编审:向艳琼 监审:杨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