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人&消费者
利益平衡点何处寻
肉再贵,始终也得靠需要消费来创造价值。
猪肉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中国人肉食消费的“半壁江山”,跟它“价格亲民、管饱、性价比高”的特点不无关系。
正因为人人都消费的起,人们才习惯了它的“普通”,才对它产生了一种高度的依赖感。
但是这场非洲猪瘟,把这样的局面给打破了,一直存在利益矛盾的养猪人与消费者,在这样一场“巨变”中似乎也难以达成意见的统一。
隔行如隔山。消费者不懂养猪人的心酸和痛楚,养猪多累多苦鲜有人知,唯有冷暖自知,除了“灾难”,很多养猪人都把非瘟当成“一洗前耻”的机会,希望国家、社会都能够看到养猪业的重要性,并给到养猪群体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生活都不容易。“花钱容易挣钱难”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共同感受,生活中吃穿住行样样都需要花钱,对于背负着巨大经济压力的现代人而言,小小一块猪肉涨价,也很轻易就能触碰到他们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有些人为了养家糊口,连一根葱、一个西红柿都要费尽口舌讲价,又何况是猪肉呢
观点
虽说商场无情,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宏观调控的力量,使得养猪群体和消费者双方找到了一个利益的平衡点,迎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自然是最好的。
多么希望,这场养猪行业的苦难,最终不止锤炼出更坚强的养猪业,还能够换来社会对这个行业更深层、理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