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怎样才算做好“幼小”衔接:
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不懂就问;
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
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
面对幼小衔接,寒假该如何训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1、生活自理:生活能自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都需要学会自己解决可以自理的事情,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在假期,我们应该适当的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孩子在绘画、看故事书和学习结束的时候将物品收拾好,从哪儿拿的,还放到哪儿去。等到开学后还要让孩子养成每天上学前根据当天课表检查学习用品的习惯。
2、餐桌习惯:餐桌不仅是孩子品尝美食和养成习惯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自主能力以及学习尊重他人的地方。餐桌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们就需要从餐桌开始。
3、睡眠习惯:为了确保孩子的充足睡眠和身心健康,我们需要在进入小学之前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最终让孩子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4、时间管理: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大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阶段,一般留给孩子的午餐时间是30-40分钟,其中还包括打饭和收拾自己桌子的时间,所以我们在家要训练孩子在半小时内用餐完毕,逐渐适应小学节奏。
5、遵守规则: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规则意识,能按要求遵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则,那么进入小学往往就能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就能更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