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养殖户朋友,说自己养的草鱼,28亩,平均水深1.2米,草鱼放苗5万尾,最近有点死亡,从前两天就开始有些死鱼,捞出来剖开,肝脏发白,这两天肝脏肿大厉害,而且还带有腹水了,每天死个十几二十条,就弄的很心烦。
经过和养殖朋友的聊天,水质方面问题倒是不大,亚盐稍微偏高,氨氮,ph等指标都算正常,水色也还行。但是现实情况就是草鱼肝脏已经明显变大了,还有一些腹水。这个现象说明现在肝胆已经出现很大的问题了。
草鱼肝肿大发病原因
首先,大家想想肝脏为什么会肿大?就是为了分泌更多消化液,更好的消化饲料。我们现在喂草鱼,几乎都是在喂膨化料,而自然生长的草鱼,都是杂食性的,吃草吃叶子什么的,我们现在天天喂膨化料的过程,现在膨化料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要鱼增重快,长的快,所以膨化料的热量是很足的,但是一些促进鱼体其他功能的物质,例如维生素,粗纤维等等含量就很低,不能满足鱼的需求。引起草鱼肝肿大,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1、鱼类摄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过多。某些品牌饲料营养配方不当,偷工减料或人为乱投饲料,导致鱼类摄食的营养中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
肝脏发白,带脂肪
2、缺乏维生素。胆碱、维生素e、生物素、肌醇、维生素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
胆囊肿大颜色蓝
3、投喂饲料过度。每天多次不间断地投喂,引起鱼体生长过快,出现肥胖和肝病。
4、滥用药物。一些养殖户在鱼病防治上仍然以化学药品为主,错误使用化学药品会损害鱼类肝脏。而且大部分养殖户是习惯性用药,导致毒性作用累积,有的即使对症下药,也不好拿捏数量。
5、养殖户盲目放苗,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由于养殖行情好转,鱼价高涨,许多养殖户年初头发鱼苗比例远高于历史同期水平。
6、市场上某些品牌饲料工艺差,出现氧化、酸败、发霉、变质等现象。因为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
7、某些品牌饲料中低档原料比重过大。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
出现这种肝脏肿大,本质上就是病理性增生,长的更大,才能更好的消化饲料。草鱼吃的多了,吃的好了,环境变差了,容易造成肝胆肿大,轻则造成鱼体体型变差,生长速度下降,抗应激力下降,疾病增加,重则会导致继发性疾病(烂鳃、出血)发生,死亡率增高。因此改善鱼体条形,提高鱼体抗应激力,减少疾病发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草鱼肝肿大解决方案
1、第一件事就是先控料、停料,让肝胆,肠胃都休息下,不会影响生长速度,每隔10天,停料1天,再恢复投喂。大家可以每到旬日,也就是每个月的10号,20号,30号,可以停料一天,让消化系统休息下。投料时,应严格控制饲料的投喂量,投饵率在3%以下,最好控制在2-2.5%(视情况而定),使草鱼达到6-7成饱即可。
2、改善养殖环境,降低水中有害物质。养鱼先养水,对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的水体,可以外泼em菌(光合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定期底改,补充磷肥,保持水体肥、嫩、活、爽,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鱼体的环境应激。
3、对肝脏进行长期保健:添加胆汁酸(30%含量)0.3g/公斤饲料,可有效减轻肝脏负担,缓解外部环境应激,提高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降低疾病发病率。
4.针对草鱼大肚子、肝脏病变较重的情况,改用低一个档次的饲料,同时添加胆汁酸(30%含量)0.6g/公斤饲料,7-10天即可排出肝脏多余脂肪,恢复肝脏正常功能,使肝脏达到红润、有弹性的状态,减少脂肪在肝脏、肠系膜上堆积,使脂肪更多的分布到鱼体肌间组织中去,形成肌间脂肪,从而使鱼体体型逐渐恢复到正常情况,配合使用鱼用电解多维效果更佳。
(使用胆汁酸后,草鱼肝脏红润,有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