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工作环境迅疾变化,被奖励还是被淘汰?这取决于你有没有弹性思维

2019/10/12 14:56:19发布97次查看
今日社会的态度:惩罚那些落后于时代的人,而奖励那些顺应变化的人@子亦职场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你是不是这样分析的:
销量达不成?要看终端市场产品铺市率,要看经销商客户质量;奖金拿不到?要提高业务能力,要完成考核目标,要维护好上下级关系;竞聘演讲不知道怎么做?要讲数据、摆成绩、谈思路,要有精彩的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进行以上这样的逻辑性分析是我们通常都会采用的方法,我们从进入职场开始,就被公司灌输一定的思维框架,经过培训和长期演练形成固化反应,甚至都不用思考。
但这样线性思考就能解决问题吗?研究透市场和客户就可以达成销量任务吗?提高业务能力就能拿到奖金吗?语言表达能力强就能竞聘成功吗?按逻辑性分析处理问题,在事务性工作方面是可以的,但面对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就力不从心了。
在高速发展的现在,商业模式、专业领域和职场生存环境都在发生迅猛改变,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思考才能在波谲云诡的时代中茁壮成长呢?这就需要了解和学会弹性思维。
弹性思维不同于逻辑性分析思维,它体现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思维过程。那弹性思维到底是什么?它对我们工作有什么作用和好处?我们应该怎样训练自己的弹性思维呢?本文为了说明这些问题,分为以下3部分内容:
弹性思维是什么?它比逻辑性分析思维高级在哪?面对职场新机遇和挑战,为什么弹性思维更能成事?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弹性思维解决工作难题?它有哪些障碍?如何克服?
01、弹性思维是什么?它比我们通常所用的逻辑性分析思维高级在哪?
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线性逻辑分析思维,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方法。那什么是弹性思维呢?
列纳德·蒙洛迪诺在《弹性》书中是这样描述弹性思维的:
弹性思维是一种多元整合能力,它不同于那种条分缕析、一以贯之的分析性推理方式,它是非线性的“自下而上”的思维过程,即使大脑中的神经元没有接收到从“中枢”发来的指示,也会被大脑情感中心的有价值信息触发,从而产生一些超常规的想法。
简单来说,弹性思维是非线性的灵感式方法,它能促生创新性方案的出现,从而解决更复杂和挑战性工作难题。
这种能力是人类固有的,是计算机和大多数动物不具备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常规的事务都有其一定的逻辑,这从公司标准化培训中可以看出。
比如,关于如何拜访客户,公司要求必须做到5个步骤:预约见面、准备材料、登门拜访、沟通需求、制定建议方案。而每一个步骤中,又有若干注意事项。只要按照公司的标准要求去做,就大概率能够促成交易。
类似的工作可以通过逻辑性的分析得以完成,公司也需要有标准化流程来规范作业,所以这些逻辑看上去是没有问题的。
但工作中决定成绩是否突出的,并不全是靠基础任务完成情况决定的,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疑难杂症和挑战性工作,这时候就必须跳出定式思维来看问题。
而弹性思维比分析性逻辑高级的地方,就是体现在创造性解决方案上。这种思维能够自发地、不受外界干扰地创造表征,这是我们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生存下去所必需的技能。
02、面对职场中的新机遇和挑战,为什么弹性思维更容易成事?它对于我们的工作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我以前的工作中,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品质比市面上绝大多数都优质,但却无法直观表现出来,在终端市场给客户推荐时效果差强人意。
有个普通员工小李,在市场铺货过程中,受化学测试试纸的启发,找到一种将产品直接涂抹在试纸上,通过试纸颜色变化结果体现某些品质的差异效果。
这个小方法的使用,让公司老板大为欣喜,迅速推广到全国销售队伍中使用,并在年度表彰大会上奖励给小李1万元奖金。
如果我们按常规的逻辑性分析来考虑产品推介难的问题,是很难想到这种解决方案的,而跳出定式框架的弹性思维,则帮这名员工找到挑战困难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那具体来说弹性思维的作用与好处有哪些呢?我认为集中体现在以下这两个方面:
①多条思路并行关联,找到新的视角,发现解决问题的更多可能
在遇到产品品质无法直观表现出来的问题上,之前公司讨论的解决方案是向客户表述优点:
产品内容物是天然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对身体健康有益;产品外观很吸引人,瓶型握持感舒服;包装比竞品更大,价格只是略高。这些常规逻辑分析出来的话术,结果是“品质无法直观表现出来”问题仍然存在,仅仅只能做到这些了吗?
小李曾经用同样的逻辑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当他看到初中化学课上就接触过的化学试剂时,他脑中突然迸发出了在试纸上测试的冲动,通过这个独特的视角,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弹性思维不像分析性思维那样由自上而下的直接指令,无法以从a到b再到c的过程来跟进。相反,弹性思维更多的是一种情感驱动,往往是在无意识中推进的,这种非线性思维过程可能是多条思路并行,将多元信息整合起来,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视角。
在我们的头脑中,大脑的一个神经网络与另一个神经网络重叠并激活这种关联,我们就会将不同的概念和观察结果关联起来创造出新的概念。
②打破固有思路束缚,重建思维框架,将问题创造性地得以解决
在小李的解决方案中,并没有局限在产品优势特征上,而是跳出分析逻辑的框架,从毫不相干的试纸反应变化找到灵感,一举解决了产品推荐过程的难题。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许多挑战,对有些问题我们知道如何解决,是因为我们曾经遇到过。还会有些新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直接分析来解决。但有些问题我们绞尽脑汁也不得其解。和上面举的例子一样,这通常是因为我们陷入了既定的思维框架。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挑战思维能力的游戏。比如,玩牌类游戏、猜谜、脑筋急转弯活动等。这些游戏本质上都是解决问题,但与死记硬背的内容不同,它们需要新的思维范式和不同于以往的思维路径,通过创意和弹性思维,重建适应的思维框架来找到答案。
既然弹性思维可以帮我们挑战更复杂的问题,那么在工作中,弹性思维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吗?怎么在工作中利用弹性思维找到问题答案呢?
03、我们应该如何锻炼自己的弹性思维呢?怎么利用弹性思维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我认为需要解决这2个障碍和掌握这3个方法
现在书籍出版时会找很多渠道做宣传,鼓励读者写自己的评价,奖励创作者写书评,因为可以通过这些评论或书评进行传播,让用户更精准地找到需要的书籍。但你可知道,这种评价模式在20多年前是被出版商极力抵制的。
当时,杰夫·贝佐斯在亚马逊首次开启用户评论,这个举措引起出版商非常大的争议,他们担心会出现负面评论,造成对书籍销量的消极影响。好在贝佐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来看,这一创新方案在亚马逊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现在的用户已经将商品评论作为是否购买的前提,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
作为创新者的杰夫·贝佐斯,在推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并不是每个出版商都能接受,这与日常工作中的阻力很相似,如果没有接纳创新的空间和环境,就无法发挥弹性思维的价值。
①解决2个障碍,为弹性思维的发挥提供空间
接受大脑天马行空的想法,不人为设置阻力林恩·怀特(lynn white)在《中世纪的技术与社会变迁》中观察到:
“一项发明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或者被接受时所实现的影响程度,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的性质,还同样取决于社会条件和领导们的想象力。”
面对新事物、新想法时,愿意拥抱创新的人会提出善意的意见,帮助创新落地实施。而那些狭隘的利己主义者,却紧盯眼前的自我利益,他们认为创新者的想法太过于天马行空,难以接受他们的解决方案,出现批评、抵制或打压的阻力。
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偏爱某一种认知风格,但在公司中如果只有单一风格的员工,就会缺乏适当的平衡,遇到某些问题时难以顺利解决。
我们必须接纳那些看上去不着边的想法,让按部就班的逻辑思维和破坏规则的弹性思维相互平衡,这样才能弥补各自的劣势,达到高效、创新的解决效果。
避免发生教条式认知,导致思维的凝滞通常,当你有既定倾向决定采用某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思维就会凝滞。
以亚马逊开启评论的案例来看,出版商对于商品的宣传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他们只想要正面的、有利的评论,而人们对一件事物不可能都有相同的认识,在这种负面评价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难道放弃“开启评论”的功能就是正确的吗?显然不是,越真实的评论才越容易让人接受,一边倒的好评反而看上去很假。
这种处理信息时会增强个体先前观点或预期的思维凝滞,必须在工作中重新审视,让弹性思维在多元信息中进行关联,并整合重建思维框架,才能发现非常规的聪明解决方案。
在工作中想要让弹性思维发挥作用,这2点障碍能否有效解决,是个体锻炼并发挥弹性思维作用的重要前提。将障碍解决掉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掌握方法让弹性思维成为习惯。
②掌握3个具体方法,让弹性思维成为解决问题的习惯
作家兼诗人厄休拉·勒吉恩有句话经常被引用:
“有创造性思维的成年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
孩子们不怕做疯狂的事情,说疯狂的话,他们还没有怎么受到过文化的影响,还不曾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会通过思维过滤掉那些疯狂的想法,他们具有弹性思维的能力。我们成年人的大脑中仍然保留有孩子的精神,只是变得更加难以捕捉和利用。
在需要创意的产业中,头脑不成熟不一定是件坏事,每当我们放松对自己的抑制,允许自己产生未经审查的想法时,就会爆发出像孩子一样的行为。
首先,打破固有思维的执念,让大脑神游;
以前,我们经常在路边会看到摆象棋残局赌棋的人,规则很简单,按既定的棋局下棋,只要能打败庄家就可以赢得赌注。事实上,如果你去跟庄家下棋一定会输,你能看到的破绽和想到的套路,在庄家这里早已熟稔于心,无论你怎么下都是败局。
我们现在都知道这是个骗局,但很多人在当初上当时,并没有跳出思维框架,而是固执地以为自己棋高一着,能够赢下棋局得到赌注,这种执念最终让自己跳入陷阱。
任何领域的理想专家都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不幸的是,拥有专业知识会使以开放的心态处理新信息变得更加困难。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 认为自己熟悉的领域内经验就是权威,不自觉地对大胆、新颖的想法表现出封闭的认知思维取向。
要想把思维从教条式认知中解救出来,最有效的办法是放下固有思维的执念,引入不同知识体系的意见,让大脑在多元信息中神游。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弹性思维并不是由一系列线性步骤组成的。它有时候很宏大,有时候是无关紧要的,有时候一下子涌现出一堆,有时候又是单独出现的。不过,这些想法并非无中生有,当我们放下所有思维执念时,潜意识思维中就会出现灵感。
很多人都玩过“9点连线”的游戏,它要求用4条连续的直线将9个点都连起来,不能回描或让笔离开纸。
这个问题即使有些人曾经知道正确答案,过段时间可能还会做不出来。解答九点连线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如果你看到九个点排列在一个熟悉的方阵中,那么你的大脑就会自动过滤掉那种要在方阵之外绘图的想法。但是,为了成功解决九点连线问题,你必须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
其次,把拖延当做朋友,增加大脑思考时间;
达·芬奇极其看重无意识的思维过程,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时,他就会突然停下,中断一会儿。
付钱给他的牧师不能理解他的这种“暂停”,恳求达·芬奇能加班加点尽快完成画作。
不过,达·芬奇总是滔滔不绝地跟他谈论艺术,并试图说服他:“最伟大的天才有时工作越少,成就越大”。
事实上,我们都有停下来休息一下会更有创造力的感觉,但却总是被紧迫的时间和任务压力逼迫着, 不敢停下来“偷懒”。
工作中,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你不要总是逼着自己沉溺于那种冥思苦想的状态,可以换一项不用想太多的任务调剂一下,比如出门散会步、找个人闲聊一会等。
你可能会震惊,拖延居然对弹性思维也有帮助?有研究表明,拖延和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因为推迟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时间,我们就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无意识思考。
列纳德·蒙洛迪诺在他的新书《弹性》中,讲到与霍金沟通的问题,刚开始时不习惯霍金耗费好几分钟才能说完一句话,感觉有点无聊和不知所措,但后来发现这个停顿的时间非常有意义,它可以让自己在与霍金沟通中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更充分理解他的意思,而不会出现正常语速交流时思维跟不上嘴巴速度的问题。
将那些琐碎的事情像购物清单一样列在大脑里,会阻碍你的弹性思维发挥作用。如果你适时地清空大脑,就能轻松地找到应对难关的突破口。
比如,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的番茄时间管理法就有此异曲同工之妙,每工作25分钟就强迫自己休息5分钟,不仅不会影响工作效率,反而会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最后,学会转变工作模式,释放弹性思维;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睡觉做了个梦,出现一个非常奇妙的想法,它甚至能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难题。
梦境中找到问题的解决答案,这听上去比较神奇,但现在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脑电波是存在的,而且不会随着大脑安静下来而停滞。
放松的大脑会搜索新鲜的想法,冥想、散步等行为看上去无所事事不会有什么收获,但是这种空闲时间的大脑是一直思考的, 当你不专注在某个焦点时,大脑就摒除了既定程序,而将多元的信息连接起来,建立新的关联,这使得我们自下而上的弹性思维网络有机会为棘手的问题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但是,问题不需要全部靠创造性解决的,很多事务性工作集中精神处理就行,比如,审批报告、数据分析等。那怎么安排工作来实现分析思维和弹性思维的充分利用呢?
2015年,法国科学家通过一项被称为西蒙任务的烦琐任务来使受试者的执行大脑疲劳,在用西蒙任务麻痹了受试者的执行能力之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弹性思维测试:要求受试者在几分钟内尽可能多地想出一组家用物品的用途,如桶、报纸和砖。
他们的答案根据标准进行评分,然后将得分与未参与西蒙任务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当受试者的执行能力被耗尽时,他能想出的用途总数和原创性都有显著提升。
虽然我们认为最好的思考时间是在清醒的时候,但是当我们感到精疲力竭时,我们的弹性思维能力可能会达到最佳。
将这个研究结果运用到工作安排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规划。比如,习惯晚睡的人,可以在早上精力旺盛时做事务性工作,而到下午或晚上大脑疲累时,安排那些需要弹性思维的内容。找到自己转变工作模式的节奏,你的弹性思维就会更大概率地释放出来。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两位不同的思想家,一个逻辑学家、一个诗人,两者的竞争产生了我们的思维和想法。我们都可以在自发地产生原创想法和理性地审视它们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自由切换,而我们的成功,部分取决于根据需要转变模式的能力。
在职场中,分析性思维固然必不可少,很多问题需要按照公司训练的逻辑进行思考,这可以帮助你完成基础任务。但要想得到晋升或获得成功,必然不能缺少弹性思维带来的创新解决方案,它甚至可以让你越过普通员工,成为不可或缺的创意人才。不仅仅在工作中,“鬼点子”多的人在生活中同样大受欢迎,人们乐于和你沟通,希望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
最后总结一下全文:
在今天的职场环境中,我们的工作被不间断的信息流包围。逻辑性分析能力虽然可以应付基础工作,但面对越来越多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并存的问题,常规分析思维已经无法帮助我们科学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更高级的弹性思维找到新视角,打破固有思维框架,才能赢得挑战。
因此,为了在工作中更容易成事,我们应该磨炼更科学的适用性更广的弹性思维。那怎么锻炼弹性思维,我在文章第三部分做了详细说明,总结来说:
首先需要解决2个障碍:不人为设置阻力和避免发生教条式认知。其次要掌握3个方法:第一,打破固有思维的执念,让大脑神游;第二,把拖延当做朋友,增加大脑思考时间;第三,学会转变工作模式,释放弹性思维。
相关资料:
《弹性》列纳德·蒙洛迪诺/著,《麦肯锡思考法》,《有效思维》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