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春马铃薯由于栽培管理条件不同,田间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植株长相,常见为下述三种植株长相。一是早发而生长健壮的植株;二为早发但生长缓慢早衰的植株;另外一种就是晚发而生长过旺疯长的植株。
当植株生长缓慢出现早衰现象就表明植株不能充分利用生长发育中后期的有利条件,叶面积光合作用能力减弱得快,植株营养物质累积相对少,使块茎膨大受到限制,表现出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比例过小,生长发育失调,最终虽能早熟但是不能达到高产。反之植株晚发疯长表明地上部生长过旺,使块茎的膨大期推迟,生长后期遇高温更不利块茎的膨大,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比例过大,生长发育也失调,最后既不能早熟更不能获得高产。实践证明,早熟高产的植株长相一定要是早发而生长健壮。这样植株叶面积光合作用强而持久,累积营养物质多,从而块茎膨大期早而膨大速度快。
为此春马铃薯在田间管理上必须突出一个早字。应在植株开花前加强田间管理,要求早中耕培土、早追施肥料,以促根和发棵,促地下匍匐茎伸长,做到植株早发、稳长、早封行。开花后就应以控秧攻薯为目的,保持马铃薯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平衡,促使其早结薯,加速块茎的膨大速度,并防止植株早衰或疯长倒伏,最终以达早熟高产。
1.早中耕培土
马铃薯属浅根性作物,其根系大部分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土壤表层中。若土层板结就不利于须根向纵深处发展,从而影响根系的吸收能力。中耕可使表土疏松,通气良好,在春马铃薯生长前期,温度低时中耕还有利于土温提高,促使根系的生长发育,反过来就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为早熟高产奠定良好基础。一般中耕三次,幼苗期结合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要求此次中耕深些;发棵期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在植株封行前结合培土进行第三次中耕,这样就可使土壤保持疏松无杂草,但是中耕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损伤根系和匍匐枝。
马铃薯结薯时要求阴暗条件,一般在土壤中20厘米上下的地方结薯最多,故培土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作用。培土一方面既可使埋入土下的茎节数增多,从而增加发生的匍匐枝,以利形成较多的块茎;另一方面培土又可避免匍匐枝穿出地面形成地上枝,使块茎避免暴露出地面而块茎变青变质。此外,培土加厚了疏松的土层,在高温下可起到降低土温作用,避免土温剧烈变化,雨水多时有利于排水。而且土层厚还能减少晚疫病病菌传到新的块茎上,而减少烂薯。因此,春马铃薯栽培中应适时分次培土。在苗齐后幼苗长至2~3寸左右时,结合削平反套肋的高肋使肋平进行第一次浅培土;发棵期中结合中耕再行第二次培土;最后待植株即将封行时进行大培土,要培成屋脊形的高垄,高5~6寸左右,而且垄底要宽。
2.分次追肥
马铃薯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快,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速度相应也快。因此在施基肥的基础上还要分次追施速效性肥料,一般追肥2~3次。幼苗出土后进行第一次追肥,称催苗肥,一般每亩施腐熟人粪尿3000~4000斤,或硫酸铵30斤。第二次在发棵早期或结薯初期进行,一般每亩人粪尿2000斤左右或硫酸铵15斤。早熟栽培的马铃薯在结薯期若茎叶枯黄过早发生早衰现象时还应再追施一次肥料,以延长结薯期,一般每亩施硫酸铵10~15斤左右。
以上就是关于马铃薯长相不同的科普和如何对马铃薯进行田间管理,看完了上面这些,我相信种植马铃薯的小伙伴肯定能够收获高产的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