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不被看好,到如今“逆袭”,共享充电宝如何上岸?
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充电宝一开始也被认为是伪需求。充电宝容量的扩大、飞机高铁上的usb充电、以至于便利店都有充电口,还有人想做共享充电宝的生意。
事实上和共享单车的“最后一公里”一样,用户的懒惰性还是被低估的。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出门一部手机就能解决,还指望人们再揣一块又大又重的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也在场景上做了文章。只有不同的场景才能卖出不同的价格。比如人员流动频繁的超市、景区、饭店、影院、ktv、医院等场所。业内人士曾经打过比方,“共享充电宝每个小时的定价应该与该场景每瓶矿泉水的价格相同。”就和一罐可乐定价2.5,在酒吧能卖到20一个道理。
充电宝的发展也让商家对入场费有了更高的话语权。以前充电宝的入驻有导流作用,商家不仅不会收钱还会免费。但随着充电宝的水涨船高,商家也开始收取高额的入场费。
《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宝信用免押金订单占比已达到95.4%。不但免押金,还可以直接在小程序中使用app,这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增长的关键
更多详情咨询136-0264-9423/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