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方格网测绘/测绘仪器测量哪家好/方格网测绘
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
地籍细部测量的内容包括测定界址点位置、制作地籍图、求算宗地面积和制作宗地图。地籍细部测量常用的方法:解析法(所有界址点的坐标都是利用野外实测元素按公式计算的)、部分解析法、图解勘丈法(界址点依靠图解勘丈值确定)。不宜重复建立测量组织各省、市、区都有雄厚的测绘队伍,应合理组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可以完成此任务,不必另起炉灶。
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权属调cha和地籍测量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遵循规定的法律程序,根据有关政策,利用行政手段,确定界址点和权属界线的行政性工作;后者则主要是将地籍要素按yi定比例尺和图示汇于图上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锁)、侧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ding位测量网进行施测。施测的地籍基本控制网点可分为一、二、三、四等和ⅰ、ⅱ级。
经纬仪测绘法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上,选一已知方向作为零方向,测定零方向至碎部点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同时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定水平距离和高程。在经纬仪旁安置测图板,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按极坐标法在测图板上定出碎部点的位置并注记高程。在现场边测边绘。如将观测数据带回室内绘图则称为经纬仪测记法。在碎部测量过程中,控制点的密度一般不能完全满足施测碎部的需要,因此还要增设yi定数量的测站点以施测碎部。
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