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源认为,将中医药教学纳入高等教育系列是中国中医药发展一大创举。中医药院校教育还未开始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均为“师带徒”方式实现,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弊端。师父的水平决定了徒弟的能力,即便是青出于蓝,徒弟在知识技术层面也缺少一定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中医药高等院校成立,全国各地名医聚集一堂编辑中医药全国教材,提供系统化教育。
2016年是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60周年。多年来中医药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较大发展。刘景源表示,与师承教育中学生跟师父背处方不同,院校教育是不同老师进行多学科穿插教学,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系统学习。不过,院校教育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高等院校毕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刘景源认为,目前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是发展中医药人才的有效措施。院校教育适合于初级教育,学生考入中医药大学后先学习五年中医、西医基础理论,再临床。“我认为院校毕业的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后应该将三年临床规培改为师承教育,让老师带三年,这样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继承优秀中医技能。”
事实上,在中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师承教育逐渐被重视。目前,师承教育已经写入法规和文件,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师承教育项目也得到很好实施。
为进一步发展师承教育,2017年全国人大提议,在中医药师承教育方面加大投入,为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专项提供经费支持,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等。
驰宇教育学习中心
在线qq:3082549417
联系人:金老师
学习中心一:南京市鼓楼区汉中路282号南京中医药大学5号楼110,112室
乘车路线:(汉中门地铁站2号出口右侧!公交5,9,29,303,18,68,78路等
学习中心二:苏州市干将东路178号苏州大学北校区1号楼113、115室(东环路地铁站旁),公交112、146、178、2、200、261、307、32、40、游5、518、60、800、89、9、900到苏大理想眼科医院站下即到
学习中心三: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66号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大楼1218室
学习中心四:南京市鼓楼区铁路北街128号南京财经大学d楼3楼
学习中心五:昆山市震川西路18号巴黎春天702室
学习中心六:无锡市中南路258号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教学楼114室
驰宇教育
400 999 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