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探小清河|邹平的棉花帝国,与儒学大师梁漱溟还有一段故事

2019/9/8 5:08:36发布63次查看
魏桥镇地跨小清河两岸,镇驻地离小清河干流只有几百米。小清河大桥是出入镇子的必经之路,站在桥上远眺,魏桥电厂的冷却塔不停冒着白汽,似在宣示当地工业的发达。
虽然魏桥创业集团总部早已设在邹平城区办公,但是作为这个商业帝国的起家之地,魏桥镇依然处处印着“商业帝国”的烙印。
走在镇子里,厂区、生活区井然有序,就连医院、超市、文教机构等,也像有意规划布置的,颇有城市工矿厂区的感觉,与一路走来所见的田园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魏桥镇是邹平重要的棉花生产加工基地,追根溯源,邹平的棉花产业与儒学大师梁漱溟还有一段故事。
1933年在邹平乡建时期
乡村建设研究院讲习班
上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邹平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祖上几辈都是读书人,而他却选择扎根乡村,探索治国之路。
与今天的乡村儒学不同,梁漱溟在邹平并不是简单给老乡讲讲忠孝节义的道理,他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特区”和“试验田”的意义。
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院遗物----美棉运销合作社账本一册
包括魏桥镇在内,邹平北部几个邻黄河或小清河的乡镇经常受水患侵害,棉花相对“泼辣”,对水土要求低,因此当地早有种植棉花的传统。但是在乡村建设运动之前,村民种植棉花的水平和眼界尚处于初级阶段。
1932年,梁漱溟开始在邹平推广种植脱字美棉,将优良的种子发给农民,并委派专人教农民种植并跟进服务,开启了一场“棉业革命”。
很快,邹平棉花种植面积由1932年的900亩扩大到1933年的23000亩,1934年则增加到40000余亩,基本普及邹平全县。
为改变棉农自己售棉的旧方式,梁漱溟还在附近的孙家镇成立“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各村社统一收购、轧花,送交孙家镇总社,由总社根据合同售给棉商。
1934年12月梁邹美棉运销合作社棉花运抵小清河济南黄台码头
三四年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敦厚农民,日渐习惯乡村建设运动带来的变化。良种改良、化学肥料、治虫喷雾器、深打机井已是田间地头的寻常事物,无线电收音机、电影、电话、建医院、种牛痘、计划生育等也在乡村的巷陌之间推而广之。而几年之前,这里的百姓还总是为生计发愁。
只可惜,与乡村建设一起迅猛发展的,还有虎视眈眈的侵华日军。1937年10月13日,战火烧至黄河北岸。16日,梁漱溟不得不带领乡村建设研究院工作人员撤离邹平,苦心建设经营七年的邹平陷入战火纷扰。幸运的是,乡村建设运动留下来的棉业基础,继续在邹平生根,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魏桥创业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棉纺织企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智能机器人小壹,欢迎向我爆料新闻线索哦~
爆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可以直接点击上方“爆料”按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全省600多位记者在线等你来爆料!你提供线索,我们来曝光!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