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它来了!
苹果 2019 秋季新品发布会的日期,终于敲定在:
北京时间 9 月 11 日凌晨一点。
而这次的邀请函长这样:
熟悉苹果的朋友们都知道,每次苹果发布会的邀请函,都不是瞎杰宝做的。
心机 boy 苹果往往会在海报里安插一些剧透。
比如 2016 的海报,虚化光斑暗示 iphone 7 plus,将搭载可拍摄虚化效果的双摄。
再比如 2012 年的海报,12 的倒影“5”暗示新机为 iphone5。
那么这次的邀请函里,又藏着什么玄机呢?
来看看这个花里胡哨的苹果标志。
这图一曝光,沙雕网友们的脑洞,根本停不下来。
有说“抄袭”西瓜霜的。
有说致敬 apple 老款 logo 的。
还有人觉得是在模仿天线宝宝。
真是的……要机哥说,他们猜的都不对。
苹果暗示的其实是这个:
大家把钞票备好就对了。
开玩笑啦,机哥觉得海报中五个不同颜色的半透明物件,致敬的应该是……1998 年苹果推出的 imac g3 电脑。
绿、蓝、黄、红、紫,一个不差,材质也是半透明的塑料,应该不会错了。
机哥会这样认为,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imac g3 在苹果发展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是 1998 年乔布斯回归苹果,首度亮相时推出的首款产品。
而且,imac 这个名字,是苹果使用“i+xxx”命名的开端。
可以说 ipod、iphone、ipad 等后续一系列改变世界的产品,都继承了 imac 的精神内核。
结合这次邀请函上的三个大字“致创新。”
难道说,这次发布会要发布一款全新的i系列产品吗?
苹果汽车 icar?
还是苹果眼镜 iglasses?
不敢想了,越说越没边儿。。
但最起码有一件事基本可以确认,此前网上曝出的新 iphone 碎片,恰好也出现了紫色、绿色、黄色。
图片来自 mark gurman
所以,传言中蒂芙尼蓝、香槟紫的新 iphone 估计靠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关于这场发布会的爆料、预测,机哥前前后后说过很多次。
今天不 bb 这个,咱说点更有趣的事儿。
回到邀请函上的那三个大字“致创新。”
机哥发现很多网友对这三个字充满了不屑。
呵呵,苹果年年吃老本,还敢致创新?浴霸三摄,祖传刘海,也叫创新?创新,以换颜色为本。
的确,以上问题也是机哥吐槽了千百遍的问题。
自从乔布斯逝去,库克带领的苹果,不想着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反倒把挤牙膏发挥到极致。
同一款id的机型,换个颜色,就是“新产品”。
换个材质,就是“大变化”。
更别提那水涨船高的价格,商人库克,满脑子只有钱。
以上吐槽,机哥全部同意。
甚至你因此得出结论,苹果不再是手机市场上绝对王者,也说得过去。
但如果你说苹果不再创新,恕我不能认同了。
机哥觉得,问题可能出在大家对“创新”的定义上。
在很多消费者的眼中,什么是创新?
他们认为只有亲眼所见,能明显感知的变化,叫创新。
比如全新的外观。比如更多更强大的摄像头。再比如前无古人的形式飞跃。
假想图,来自letsgodigital
这些当然是创新,但并不是说,只有这些轰轰烈烈的变化才能叫创新。
有很多润物细无声的变化,隐藏在用户日常使用之中,难以察觉的改进,也可以叫创新。
举几个例子:
taptic engine
图片来自ifixit
很多 iphone 用户,在切换到安卓手机之后,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安卓这个系统也很漂亮,功能也强大,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按照机哥的经验,这种落差,很多时候来源于振动效果的差距。
几年前,大多数手机用的都是转子马达。
通上电会呼噜噜地转,产生振动。
但这种马达启停难以控制,你只能感受到振动强弱之分,有一种很廉价的感觉。
所以有很多人说买到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掉振动。
但苹果,在 2015 年给 iphone 6s 加入的 taptic engine,则是一种横向线性马达。
这种马达通过横向来回平移提供振感。
因为结构优势,马达行程较长,能产生清爽而明确的反馈。
进而可以模拟物理点击、随音乐律动等逼真的触感。
反正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感觉手机活了过来。
这东西听着简单,然而都已经 2019 年了,还有一大批厂商没能吃透这项技术。
这难道不叫创新?
还有——
airpods
这东西刚发布的时候,引来了铺天盖地的嘲讽。
什么丑哭啊,剪短线的 earpods 啊……
然而,当它真正开卖以后,用户都被它无感的佩戴,流畅的连接,优秀的使用体验折服了。
别看只是一副耳机,这之中的技术含量不容小觑。
比如左右耳的同步,延迟降低,随便拎出一个都是工程上的大难题。
同时,因为耳机和人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相对位置。
为了让麦克风在嘈杂环境中,依然能清晰准确地收音,苹果引入“波束成形”技术,展开讲,又是几篇大论文。
别的不说,就看同时期索尼推出的第一代降噪豆。
简直要被按在地上摩擦。
也许现在已经有很多新的真无线耳机,渐渐追赶上来,但 airpods 是 2016 年发布的啊。
这怎么就不算创新了?
再比如——
face id
在苹果推出 iphone x 之前,机哥脑中最佳的手机解锁方案……
肯定是指纹解锁啦。
进入全面屏时代,机哥还真以为苹果会采用屏下指纹。
然而最后,苹果居然砍掉了无比成熟的 touch id,转而使用 face id?
发布会当晚,这自然成了一个槽点。
有人质疑化妆、留胡子之后认不出本人。
有人担心用照片就破解。
还有“刷脸盗付”的梗,在网上疯狂流传。
然而我们拿到手机体验过后才发现。
上面担心的问题,苹果早就默默解决了。
像化妆、留胡子这样的面容变化,最开始可能会导致无法解锁,但经过 face id 的学习,之后就不会再出这种问题。
照片解锁更是无稽之谈,face id 记录下来的面部模型是 3d 立体的。
而盗付这一点,苹果用注视解锁轻松解决。
虽然机哥前两天刚写过 face id 被研究机构破解,但在日常生活中,它依然是安全系数最高、体验最好的面部识别。
毫无疑问,这就是创新。
诸如此类润物细无声的创新,苹果还有很多很多:
一枝独秀的自动色彩管理、极为流畅舒适的 apple pencil、homepod 的强悍收声……
所以机哥敢说,截至目前,苹果依然是技术力、创新实力最强的科技公司之一。
但是,机哥要说但是了。
苹果,确实很久没有拿出过,类似 apple ii、ipod、iphone 那样的颠覆式创新。
我们希望苹果不仅能在无声无息中,把东西做到极致。
我们更想要一个“改变世界”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