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辣椒尾孢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控

2019/9/4 7:23:33发布45次查看
辣椒尾孢叶斑病,俗称“鸡眼病”、“鱼眼病”、“糊叶病”,是辣椒上的重要叶部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设施园艺的发展,连作障碍严重,导致该病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一、发病症状
该病害最先为害叶片,一般老叶容易被侵染发病,然后蔓延至新叶、茎杆,直至果实。叶片两面均有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初期为灰白色小斑点,边缘有褐色晕圈,无轮纹;随着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加深,病斑呈浅浅褐色、灰褐色至深褐色轮纹状,中央灰白色,边缘围以暗褐色细圈;叶背面斑点颜色较正面深,浅褐色至灰褐色轮纹状,中央呈暗灰色至浅褐色;茎杆上病斑呈梭形,初期单个病斑颜色与叶片一致,后期多个病斑连成片,颜色呈深褐色;叶柄发病病斑处可产生缢缩,后期导致叶片脱落。
二、病原菌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辣椒尾孢菌(cercospora capsici),属无性型真菌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子实体着生在叶两面,子座较小。分生孢子梗3~9根,稀疏簇生至紧密簇生,浅褐色至褐色,顶部几近无色,直立或弯曲,不分枝,顶部圆锥形平截或近平截,孢痕疤明显加厚且暗。分生孢子针形,无色,直立或弯曲,顶端尖细,基部平截,基脐明显加厚且厚,隔膜不明显,大小29.5~225.5微米×2.4~5.2微米。
三、 病菌来源
1、土壤中带菌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植株病残体上或土壤表层越冬,成为翌年辣椒发病的初侵染源。
2、种子带菌
病原菌能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部,或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种子表面越冬,通常可存活2年以上。病原菌可随种子的调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辣椒种子后,植株遇到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发病,成为新地区的发病侵染源。
3、近距离传播发病
病原菌可随风雨、灌溉水等途径在田块内蔓延。另外,进行农事操作的人员会将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携带到健康植株上,当田间湿度大时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再次侵染。
四、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可考虑当地的实际生产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耐病品种和无菌种子种植。
2、种子处理
种子用55 ℃温水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冷水中冷却,催芽后播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种2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催芽播种;或直播时用种子质量0.3%的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后播种。定植后,在辣椒周围地面上撒施草木灰或熟石灰粉,也可降低发病率。
3、加强田间管理
定植时要选择健康强壮的幼苗进行合理密植,密度过大时应及时疏叶、整枝,以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进行地膜覆盖,以减少地面蒸发,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株,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00 倍液,或12.5% 腈菌唑乳油2 500 倍液,或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天喷1 次,连续2~3 次,喷匀喷足。
作者:蔬菜卫士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