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壁厚3-6μm,木化或微木化,孔沟明显,平周壁具稀疏短缝状纹孔;断面观类方形,被较厚的角质层。下皮细胞类多角形,壁稍弯曲,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木化。纤维长梭形,壁木化,具斜纹孔或相交成人字形;纤维束周围细小类方形细胞含类圆形硅质块。此外,有梯纹、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白芨名称来源: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白芨》:“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芨。
”类别:收敛止血葯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置沸水煮至无白心,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寎出血。用法用量:6~ 15g,研粉吞服 3~6g。外用适量。不宜与乌头类葯材同用。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肝、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葯典依据:《神农本草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本草纲目》:“气味 (根)苦、平、无毒。主治鼻血不止。
广州市济世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8022325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