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洪堡:用旅行与科学测量世界,重塑了汽车行业的环保思想

2019/9/2 13:25:48发布229次查看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一位很有意思的天才,「创造自然」与「丈量世界」是关于他的两本人物传记。
洪堡是很值得去了解的一个人,他最初提出了环保思想,这种思想在在百年之后彻底重塑了全球汽车行业。
但这本书传记读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书比较长,400多页,写得也不是那么引人入胜。
前一段我恰好读过,为节省大家读书时间,我试着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洪堡这个人。
一、被遗忘的天才相信大家和我会有一样的感觉:洪堡是谁? 如果他很牛逼,为何我从未听说过他?
如果要打个比方,我认为他像是“19世纪的史蒂芬霍金”。为何这么说?原因有二:
· 卓越、但并非超一流的科学成就:霍金提出黑洞辐射理论,却未获得诺贝尔奖。即便获奖,也无法与杨振宁相比,更不用说和爱因斯坦、牛顿相比了。相似的,洪堡创立植物地理学、提出生态、等温线概念,但在地理学之外影响力小,也没出现在义务教育的教科书中。
· 超越学科,影响力贯穿百年:霍金写作「时间简史」,销量最高的科普读物,让很多孩子走向物理道路。身残志坚的榜样。而洪堡呢,是那个时代的科学枢纽,对达尔文(进化论)、玻利瓦尔(南美洲的革命)、环保主义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洪堡 vs 霍金
实际上,以洪堡命名的事物很多。例如洪堡企鹅、德国洪堡大学、洪堡基金,月球上的洪堡海等。既然他这么牛,为啥在当代变得默默无闻了呢? 原因有三:
· 达尔文的光芒:洪堡的小迷弟达尔文太牛了,进化论的影响力超出了自然学科,把洪堡的光芒掩盖了。
· 思想深入人心:洪堡万物关联、生态环保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是非主流的、石破天惊的,容易引起注意。而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常识,大家不觉得有啥高明的了。
· 世界大战的反德浪潮:洪堡是德国人,而德国两次世界大战都战败了,德国各方面影响力都下降。
二、不羁的贵族洪堡出身于有钱、有权、有声望的真 · 贵族:
· 有权:父亲是普鲁士内务大臣,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的亲信。
· 有钱:母亲是实业家之女,拥有大量财富与土地。
· 有声望:哥哥威廉任普鲁士外交大臣、教育部长,创立柏林大学,德国现代大学之父。
时代双星 左:哥哥威廉 右:弟弟洪堡
俗话说,富一代搞理工,富二代搞金融,富三代搞艺术。洪堡出身都富了n代了,他去搞啥? 他选择做一名“矿井监察员”,理由是这样就可以以近距离观察自然界中的岩石、昆虫与植物。
如果说哥哥威廉喜欢三味书屋,那弟弟洪堡喜欢的就是百草园了。
洪堡的好奇心没有停留在口头上,他在矿山里大量制作标准、测量气压、设计试验,好奇心爆棚,家人都担心他的精神状况。
20岁出头的洪堡,竟然用这种好奇心感染了40多岁、已然功成名就的歌德。作为大文豪的歌德竟然也不务正业、与洪堡一起做起试验来。歌德在戏剧《王尔德》中有洪堡的影子,他如此评价: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够同时拥有极为专注的行动力和广收博取的头脑。
席勒、洪堡兄弟、歌德
洪堡的好奇心,驱使着他启动了长途旅行。南美之行:欧洲 → 委内瑞拉 → 安第斯山脉→ 钦博拉索山 → 美国 → 欧洲,从1799到1804共历时5年,行程65000公里。
这是一个不眠不休的旅途,洪堡作了大量的工作:
· 考察自然:不仅记录数据,还绘制地图、动物、植物图。
· 记录自然:制作了6000多种、60000多个物种标本,其中2000个是全新的,当时世界上已知的物种总共才6000个 ——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基础
· 研究社会:研究了地理、人口、生产、贸易以至糖业的现状
· 一个人=一个军队: 拿破仑组织了200多人的考察团队,制作了《埃及志》,结果还没洪堡的成果多,被抢了风头,大为恼火。
洪堡南美之行
他将动物、植物、气压、温度等数据汇总一起,得到了著名的《自然之图》,这便是他重要思想的萌芽:
· 万物关联:那时候思想主流是分类细化,特别是植物学有著名的一句话叫上帝创造,林奈整理。而洪堡反其道提出了万物关联思想。
· 生态环保:那时候思想主流是万物为人类服务,而洪堡提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保持生态稳定性。
自然之图
三、上古时代kol除了爱旅行,洪堡还有3个特点:
· 善于写作: 受歌德影响,他认为科学不应该枯躁。科学应该与艺术结合起来,“用诗意表达自然”。
· 善于演讲:以2倍语速连续讲5个小时不停,在巴黎柏林莫斯科开演讲,一连开上百场,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如果他活在当代,绝对不比高晓松、罗振宇差。
· 热爱社交:每天晚上参加5个party,巴黎柏林女生的偶像,但终身未婚。晚年时每年收到1万封,亲自回信5000封,平均每天13封。
在互联网时代,这4个特点可以说是kol标配,而洪堡样样都擅长。这就使他成为那个时代的kol,影响了一大批人。
洪堡活着的时候,受他影响的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提出进化论深刻改变了宗教、社会,一个直接去干革命改变了南美。详见下图,不再赘述。
洪堡死后,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环保主义的发展:
· 让环保成为科学:恩斯特·海克尔(1834-1919),系统建立了“生态学”让环保成为科学。
· 让环保成为武器:约翰 缪尔(1838-1914),国家公园之父,创立环保组织的运作方式让环保成为斗争武器。
· 让环保成为常识:蕾切尔·卡逊(1907-1964),《寂静的春天》作者,使全球人民认知“环保观念”让环保成为全球常识。
再后来呢? 环保彻底重塑了全球汽车格局。这不是洪堡人物传记的内容了,不在此详述,
本书评价洪堡这个人绝对值得了解,「创造自然」也是好书,但也不是完美的。个人有如下保留意见:
· 戏剧性缺失:忠实的记叙、缺乏矛盾冲突。
· 文学性大于思辨性:作者是洪堡的小迷妹,完全是崇拜的口吻,让人觉得缺乏客观性。
例如,洪堡是一个博物学家,是一个通才,作者赞扬这种思维方式,但却没有指出这种教育的局限性。 再如,书中强调了达尔文对洪堡思想的继承,但未提达尔文对洪堡思想的思辨。
与「丈量世界」对比
「丈量世界」是关于洪堡的另外一部人物传记,作者是丹尼尔凯曼。
比较有特色的是,本书穿插记叙洪堡与高斯这两个德国科学巨匠,两个人一个爱社交,一个厌恶社交;一个认为走遍世界才能认识世界,另一个认为只要有思考、足不出户也能认识世界。对比强烈,非常有意思。
丹尼尔凯曼是专业的作家,写作手法高超,书中贯穿了德国式的冷幽默,对洪堡与高斯也常常有善意的讽刺,读起来常常让人忍俊不禁。
从易读性上来说,「丈量世界」比「创造自然」要好;从记叙详实的角度来说,「创造自然」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两书也有一些矛盾之处,举两例:
· 「创造自然」一书刻意忽视了童年时期威廉与洪堡的关系,强调了二人晚年的兄弟情;而「丈量世界」则暗示了兄弟二人童年时期关系很差,哥哥威廉甚至想杀害弟弟洪堡 —— 这与“德国现代大学之父”的完美形象相悖。
· 「丈量世界」多次暗示洪堡是同性恋,所以终身未娶;而「创造自然」书中虽然提到一次,但一笔带过,容易被忽视 —— 小迷妹作者不想给洪堡的形象蒙上污点吧。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大家讨论。
成文仓促,不严谨之处,还望指正。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