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密植的依据与指标:
1. 高产形式:高粱高产,主要靠穗数、粒数和千粒重的多少和大小,三者都相应发挥自己的增产潜力。足够的穗数是高产的基础,穗大(粒多)、粒饱满(千粒重大和容重大)是高产结构的保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嫩江农科所认为,高粱高产有两种形式:一是垄作条件下,选用高秆或中秆品种,采取穗和粒齐攻的办法实现高产。高秆品种,每亩成穗数在9000-10000穗的基础上,在枝梗分化期,加强肥水管理,猛攻穗粒数的增多,使每穗粒数达1165-2183个,千粒重25.0-25.6克,实现亩产千斤才比较稳妥。
二是平播条件下,选用中、矮秆品种,或秆强韧性好的高秆品种,依靠群体为主,密植,兼顾个体取得高产。中、矮秆品种,每亩成穗13067-20000穗,每穗1456-2105粒,千粒重25克左右。这种方式增产潜力较大,又适于机械化栽培,是当前创造高产的新途径。分田到劳的农户,也可以搂沟种植,用手工模拟这种形式,小块地同样高产。稀密不是固定不变的。构成产量因素相互制约。据分析,亩产超千斤,在保证合理密植的前提下,要抓住幼穗分化期,猛攻大穗和多粒是取得高产的中心环节。
2. 密度指标:在上中等肥水条件下,清种高秆杂交种子的密度,以每亩6000-7000株适宜;周作的深田1000株,可比清种的多一倍;种的,以每掩三株均匀分布,以上几种密度内都较高产。按品种分别,在上等肥力条件下,晚熟杂交高粱黑杂34号的适宜密度7000-8000株:中熟种同杂2号7500-8500株;早熟种以黑龙82a×77号8500-10000株,不可超过。
定指标的原则是,肥地比瘦地多,矮秆要比高秆多,早熟杂交种子比晚熟的多,高矮间作比清种的多密度指标也要和栽培方法相结合。采用平播种植,密度指标21000株左右;畦作栽培,密度指标15000株左右。实践证明,高粱采用掩种多株的种植方式,是密植创高产的途径。间作条件下的掩种也比较好,为高粱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群众说:稀里有密、密里有稀。既有利于个体,又有利于群体发育,将来也适合于机械化穴播。同时也要因土壤、肥料、高粱品种不同(高矮),可分别采用掩1-3株、亩保留一般在中等肥力时8000-10000株为宜。
(2) 密植的条件:
1. 密植的产量构成:每亩穗数12000个,每穗粒数2728左右,干粒重26.2克;高秆品种如果每亩穗数超过12000个以上,因过密,植株细高,抽穗后易倒状,亩产量达不到1000斤,仅900多斤,但矮秆不倒。
为了使高粱每年都稳定在亩产1000斤以上,亩穗数以控制在8000以上为宜。在此密度基础上,争穗大、粒多、粒重,较为稳妥(即每穗2400-2700粒,千粒重27-30克)。可见,单位面积产量的构成因素是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足够的穗数是高产结构的基础,穗大粒饱又是高产结构的保证。省内通常的标准是7000株以上,7580克粒重,千粒重26-28克。
2. 密植的要求:高粱密植要求秆壮不倒,穗大粒多。植株粗壮是高产的基础。高粱亩平均穗粒数是由单穗粒数决定的嫩江所1966、1968、1973年对具有不同穗粒数茎秆的干物重的分析研究,发现每穗粒愈多,则茎秆的总干重也愈大,单株茎秆干重与穗粒重成正相关。茎秆干重的增加是提高单穗粒数,增加单穗粒重的重要物质基础高产株型为粗而壮,株高适中观察与考种分析发现,结穗的最上节细而长则穗小,相反,穗大粒多结穗节愈短,穗粒数越多,穗粒重也越大。所以控制结穗节徒长,是保证高产的重要环节。
控制结穗节徒长,除选用短穗柄品种之外,及早施攻穗肥,如果施肥后遇雨,或强日照,则效果更明显。提高单株干物质积累是提高产量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植株数,总的干物质积累的多少。如果单株的干物质重量大,而群体的少,还是不能提高产量。所以既要提高个体干物重,还要增加群体总干物重,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在8月14日前,群体干物质积累是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8月14日后密度最大的亩保苗的干物质积累迅速下降,而亩保苗中等和最少的干物质积累还继续增加。高产高粱的合理密植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