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后我立马就回:你想承包多少?
青春浪荡不羁:那边地租什么价格?我是灌云的。
我回:街北生产队就有一块地300亩左右,靠近s503省道,距离飞机场5里路,距离淮安市区20里路。以前有大户包种蔬菜的,每亩价格好像900元。
青春浪荡不羁:800元/亩,能不能包到啊?
我回:应该能包到。这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在家的老年人种地“力不从心”都期望有人来承包哩。
青春浪荡不羁:华歌,麻烦你帮我看看……
“西大地”手机定位图
手机定位水体图
手机定位排污企业
手机卫星地图
能够为三农牵线搭桥,作为三农领域创作者很愿意很开心。第二天,我就乘坐淮安733公交车来到这个民风淳朴的名字叫张官荡的乡村。在s503省道开通之前,这个地方非常偏僻,生活在这里的农村人见识少,几十年来一成不变地种植传统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等,很难有农业收入提高的突破。近年来相对感觉种地不落钱,越来越多的农二代“弃农从工”,对土地“悲观失望”对土地不留恋不作为。
我帮网友“青春浪荡不羁”探察的这块地简称“西大地”,连片大约300亩。东边有一条官荡大沟,常年有水。朱楼、张河村上千亩水稻供水都是通过官荡大沟供给。官荡本村却没有充分利用,也可能是“街上人”的心思不在“务农”吧。
西大地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土路,30年前是宽敞的土公路。最近这些年由于新街铺了水泥路,除了种田需要再也没有人路过,就成了这番被人遗忘的“荒路”。
自从土地承包到户以后,西大地被分成若干小地块,开始还好,保持统一种植。后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你家栽水稻,他家点大豆,我家偏偏种玉米……各有各的想法,以至于打药撒化肥不统一,经常产生负面的药效反应、还因为耕种地界等产生邻里纠纷。
再一个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难以得到落实,严重浪费了现代科技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证农业的稳产稳收。
西大地没有统一灌溉渠,个别农户在自家地头打深井,使用电水泵抽水栽了水稻,将原来的田间大路变成了窄窄的田埂。与他家毗邻的旱谷地是不是受到影响呢?不是连片的水稻田,水的消耗也是很快而且大量的。
另外还有,长距离电线的私拉乱接是不是存在安全隐患呢?没有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行动,还是需要大代价的。我走遍西大地,还没发现哪家庄稼长得出色的。
看上去庄稼绿油油的,细看其中杂草丛生。不是农民不勤劳,而是缺乏与时俱进的管理方法方式。现在留守在家的都是40后50后60后老农民,思想比较保守,新农药的使用又不得要领,现在农村好像也没有农技员。昨天与一姓何的村组干部聊天,得知他一年拿工资五六千块钱,问他平时做什么工作,他直接回答:没得事!
对于眼前庄稼施药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只能无可奈何听之任之,留守在家的农民直说:下田拔草力不从心也实在顾不过来。
例如这块“强大爷”家西边的水稻是八十岁老夫妻的,责任田长成这样,能有多高产量的收成呢?除去种子化肥机耕费能落多少钱?种过田的农民心知肚明,有出路打工的谁愿意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活受罪,还吃力不讨好?
长话短说,要想农村土地“降本增效”,很有必要统一筹划、科学集中管理、践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经典标语。吸引种田大户承包也是土地流转的一剂良方!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据说淮高镇漆庵村漆光亮承包土地亏了大本。
昨天上午十一点,秋老虎的太阳很毒辣。家有10亩地的孙昌友还在小冬琴家傍边的地里忙碌,三两分钟就用肩头的毛巾揩一遍脸上的汗。五年前痛失俩儿,两个幸福小家庭妻离子散,他说土地承包当然好,如今已经73岁了,老伴患有脑瘫,种地确实有点不堪重负。但是土地也没有人来承包……也担心有些承包大户拖欠承包费。
张官荡村“西大地”是块肥沃的土地,紧贴s503省道,西边北边有排水沟。只是最近几年来当地老百姓对这片土地的“人心涣散”才导致良莠不齐的现状。这个地方好像归淮安经济开发区空港产业园管理,期待相关主管部门或者承包大户出面规划治理,肯定能将这“山穷水尽”的低产田转变***见人爱的高效农业示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