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新春佳节话桑蚕:皇后亲蚕的规格越高,也就意味皇后权力越大

2019/8/27 11:19:00发布90次查看

雍正祭先农坛图第一卷·亲耕(局部)
文、侯虹斌
春节据说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但那时的春节,和今天的春节,显然不是一个概念。舜即天子位的时候,带领着臣子们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但每朝每代的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直到汉武帝时才下令改定历法,令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渐渐演变成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
在古代,历法可是一等一的大事:一方面,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农业社会里,务农是根本;另一方面,也是政权的合法性的体现。定下一年的第一天,不是单纯地把它看作科学上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用它来证明自己的政权与天对应,是“受命于天”的大事。
我查了查资料,希望找到上古时代过春节的习俗,结果被打败了:春节,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两汉时称“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元明又名“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则为“元旦”或“元日”……简直无法穷尽。
不过,如上所说,迎来春天的重点不在于吃吃喝喝,而在于皇室所主持的先农礼和先蚕礼,代表着一年春天的到来,农业生产的开始。这才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经济形态,也就是传统家庭结构中的男耕女织。皇帝主持的亲耕礼,是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劝农,称三推,《礼记·月令》就要求:“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我倒是对皇后们率领的先蚕礼更感兴趣。这一制度早在西周就已经有了,到了汉代正式确立。每年三月,由皇后率领公卿列侯的夫人到东郊苑中采桑,并把桑叶送到蚕室,喂养蚕。《后汉书·礼仪志》里有云,“是月,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蚕。祠先蚕,礼以少牢。”就是用猪和羊来给蚕神祭祀(怎么听起来好像怪怪的?蚕什么时候吃荦了?)
不要以为搞个亲蚕仪式就跟今天领导出门剪个彩似的,走个过程,知道这种仪仗有多大吗?《东汉会要》卷五“亲蚕”一节写道:
“皇后出,乘鸾辂,青羽盖,驾驷马,龙旂九斿,大将军妻参乘,太仆妻御,前鸾旂车,皮轩闟戟,洛阳令奉引,亦千乘万骑。车府令设卤薄驾,公卿、五营校尉、司隶校尉、河南尹妻皆乘其官车,带夫本官绶,从其官属导从皇后,置虎贲、羽林骑、戎头……”
也就是说,皇后“亲”一下蚕,除了有足够的御林军护送外,必须是最高规格的车马出巡,由最高官员的妻子坐副驾,最高礼仪官的妻子驾车,首都的市长在前面导引。后面跟从着各级官员的妻子,全部坐在官方指定用车,拿上她们丈夫的官方绶印,按照指定位置跟从皇后,后面还有千乘万骑的随从,就不必一一说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亲蚕”可说是皇后们每年例行履行的最重要仪式了。
(《母仪天下》中的王皇后亲桑。两次时间不同)
魏晋之后,先蚕礼的仪式就更加隆重了,还专门建造先蚕坛和采桑坛。仪式中,皇后亲自采下三枝桑,妃嫔和公主各采五枝,县乡君以下各采九枝,将桑条交给蚕母,送到蚕室(不是司马迁受刑的蚕室,是真正养蚕宝宝的蚕室)。到了唐代,仪式更是盛大,还要祭天,光是礼仪就要举办五天。
看出来了吗?总体来说,皇后亲蚕的规格越高,也就意味皇后权力越大。所以,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变数:唐中宗时,韦皇后(武则天的儿媳妇)想效法武则天自称女皇帝,于是暗中授意亲信知太史事迦叶志忠,上书云:“天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武媚娘》;顺天皇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桑条韦》、《女时韦也》。六合之内,齐首蹀足,应四时八节之会,歌舞同欢。……谨进《桑条歌》十二篇,伏请宣布中外,进入乐府,皇后先蚕之时,以享宗庙。”想利用亲桑亲蚕之礼来制造登帝的舆论,这段话,记在了《旧唐书·后妃传》中。不过,韦后这种野心勃勃的蠢货,哪里能跟武则天比,只能让她死得更快罢了。
但是,在明朝之后,举行先蚕之礼的皇后少之又少,显然,明朝的皇权更集中、皇后的地位更低了。
孝贤皇后“隆重”亲蚕 只摘三片桑叶
北京重现清代女性祭蚕盛典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