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是什么力量?让一名人民教师愿意跨行当奶牛繁殖育种员,一跨就是33年

2019/8/24 15:19:08发布91次查看

摘要他曾经是一名人民教师,天天接触的是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出人意料的是,他却转而投入到一份陌生且带有味道的工作,成为天天与牛打交道的繁殖育种员。时光匆匆,一晃已经过去33年,白了少年头,但是那颗心却一直对奶牛繁育工作保持着热情。他是谁?竟然能够做到三十三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养殖一线?他叫魏军安,既是花都华侨农场的繁殖育种员,也是花都花东军安奶牛场的老板。
本期人物:魏军安
勇于尝试,意外跨入养牛业1980年,魏军安被分配到华侨农场当语文老师。2年后,他却从一名人民教师被调岗到奶牛场当繁殖育种员。常人一般会为自己争取留在比较舒适的工作岗位,他却二话不说地住进了奶牛场。
1983年,魏军安正式成为一名繁殖育种员。其实,魏军安之所以会从教师岗转为繁殖育种员的岗位,只是单纯地服从单位的安排。他坦然地笑道:“自己是单位培养的人,不能辜负单位,要服从安排。”
正是他这种如此坦率、敢于尝试的心态,成就了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据魏军安介绍,八三年以前,花都华侨农场仅有100多头奶牛;八三年后,在联合国的资金支持下,奶牛场规模扩大到500多头奶牛。或许,这也是单位让魏军安转岗的推动因素之一。
从那一年开始,魏军安就此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此,他走上了奶牛养殖之路,并且头也不回地在这条道路上奋战了三十三年之久。这三十三年来,他都经历了哪些风风雨雨呢?
一窍不通成一技之长刚接触奶牛繁育工作时,单位还特意把魏军安送到南京农大进行了专业培训,回来后边操作边总结,加上后期经常参加一些广州市组织的技能培训活动。日积月累,他也逐渐从门外汉变身为内行人。
“奶牛最怕热应激,天气炎热会降低产奶量而且容易发病。因此现在的奶牛场建设要注重降温。”魏军安强调:“牛舍一定要建高建大,避免阳光直射,也可以结合喷雾降温。”众所周知,布病是养户的头号大敌,当记者问及他是否担心感染布病时,他直言道:“不太担心。布病不可怕,终究是可以治好的,关键还是要注重消毒。”他补充,奶牛场本身也有开展相关的防疫措施,消毒比较严格,而且每隔两三年卫生局就会对奶农开展身体检查,双重保障下,自然会少些担忧。
有时,奶牛会“耍流氓”。遇到这种情况,魏军安建议,只要摸摸它的毛,跟它套热乎,它就会变乖。值得一提的是,奶牛的记忆力很高,会认人。如果是兽医的话,奶牛会有防备心理,这种情况千万别靠近,它会踢人。魏军安饶有兴致地说:“给奶牛诊断的时候,自己常常被踢,有时还踢到大腿淤黑,这其实是它在有意攻击你。”
除了会闹脾气,奶牛的护犊行为也非常强烈。如果你去拿刚生下来的牛犊被发现了的话,奶牛会追赶上来,抢回自己的犊。魏军安对此笑道:“你可以从奶牛身上发现“母爱的伟大。”
对于喂奶,魏军安也总结出来一套方法。他建议,挤奶员应该先把手放在牛奶里泡一泡,给小牛犊吮吸,有助于培养其喝奶习惯。而且每天要定量喝,一般一个月减半,第二个月配合饲料,两个月后就可以考虑戒奶。如果发现戒奶牛犊瘦下来也不用担心,他谈到,这是正常现象,后期饮食习惯逐渐步入正轨就会肥回来。
此外,他建议挤奶员要经常抚摸奶牛乳房,有助于后期顺利开展挤奶工作,如果平时不注重这一项操作,奶牛就没那么温顺,挤奶相对比较难。
成立奶牛场,实战养奶牛1995年,由于奶源需求比较大,花都华侨农场决定建立奶源基地,于是发起了“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鼓励周边农户养奶牛。魏军安介绍,刚开始只有两三家个体户加入,后来发展至十几家,奶牛数量也从500多头快速增加到3000多头,带动一方人民就此走上创业之路。
2001年,魏军安也加入到奶牛养殖的队列中,成立了花都花东军安奶牛场(以下简称军安奶牛场)。他介绍, 奶牛养殖并不容易,其中一个大难点是草料。一头奶牛一天需要80-100斤量的草料,而且还要新鲜,除了自己供人种草外,不足部分就要求养户找到一个稳定的供应商,不然断粮一天对奶牛都是残忍的事情。此外,牛场选址也很重要。目前环保严格,深山养奶牛的话,交通不好会增加运输难度,提高道路成本;另外,用电的便利性也是需要考虑在内的。
魏军安进一步分析,相比北方,南方养牛成本高很多。其一是来自草料和薪资的有形成本;其二,南方的平均单产低,单位成本高等方面的无形成本。而且在北方养殖奶牛,疾病少于南方,进而提高了药物成本。他提到,腐蹄病、乳房炎和子宫炎的发病率都高于北方,这三种病在南方基本天天可见。
从最初的13头,养到后来的百来头奶牛,挫折在所难免。在魏军安的养殖之路上,比较大的困难就是遇上了不可控的低迷市场。当时持续低迷的奶价给他堵上了一块巨大的拦路石,险些让其路绝于此。
2004年开始,奶价低迷,军安奶牛场一直亏损经营。直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给其扔了个“救生圈”,这是军安奶牛场的一大转折点。2008年,奶价有所回升,营业情况才初见起色。那时,他抓住机会,在奶价上升期,立马借钱,一口气再购入二十头奶牛扩大生产。当记者好奇地问到,明明奶牛场当时还处于亏损状态,为什么还会选择扩养?魏军安坚定地回答:“全部积蓄都投在这里,如果不继续投入就等关闭,哪能轻易认输,当时抱着搏一搏的心态就做出了这一决定。”也正是这一敢于拼搏的精神,才让军安奶牛场得以扩大到后来的百来头规模。
总体上,魏军安简短地用“遇到的麻烦比较少”来概括他的奶牛养殖之路。他满怀感恩地谈到,政府对奶业比较重视,防疫疫苗、育种、消毒等工作都有政府大力支持,每年给奶牛提供2次免费体检。此外,政府还给予奶农一定的养殖补贴。他欣喜地回忆道:“总体上,当时的养殖之路还是比较顺畅的。”
始终割舍不下的繁殖育种事业即便魏军安拥有自己的奶牛场,成了军安奶牛场的老板,他也没有丢弃作为繁殖育种员的本职工作。对于奶牛繁育工作,魏军安形容到,虽然不难,但会的人也不多。“奶牛繁育工作虽然脏一点,甚至穿的衣服都满是牛的味道。但还是很不错,挺喜欢的。”他自豪地分享:“整个花都区大部分奶牛场的奶牛繁育工作都是经我一手操办的。”
当奶农出现问题解决不了时,第一时间就会找到他,有时甚至在深夜一两点,也会有人找上门来寻找帮助。魏军安无怨无悔地说道:“即便睡得最香的时候,他们找到我,我都会去。”
三十多年如一日,魏军安就这样甘心乐意地服务于个体养牛户。付出的同时,他也从奶牛身上收获了不少的乐趣。魏军安满是自豪地谈到:“自己做技术服务,加上自己也养牛,吃住都在牛场,跟牛住在一起,打开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奶牛,牛粪味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也是自己身上的散发独特气息。”
不知不觉中,魏军安早与奶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生生相惜感情。古语说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魏军安却为他的那些牛儿们情不自禁地落泪了。回忆起2016年的退休场景时,魏军安感慨道:“那段日子,夜不能寐,茶饭不思,最后只能以泪相送。”
内容来源:牛羊宝典
作者:曾慧玲
2019年牛羊宝典系列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关注!
欢迎关注牛羊宝典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