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价上涨,但农产品出现滞销
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的物价都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是农产品的价格却一直居低不上。由于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对市场经济缺乏判断力,在农村辛勤劳作一年时间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可能会出现滞销的状况。只要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就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损耗。试想一下,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农产品却因为各种因素出现了滞销的现象,肯定会严重打击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因此,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便自然而然的减少了。
二、做农业的年轻人太少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到更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中去工作。虽然农业补助在增加,但年轻人的观念始终认为从事其他行业要比从事农业更有发展前途。
三、外出打工的收入更高
即便是他们在城里打工会生活得生活有苦又累,他们也会选择留在城市。其主要原因是进城打工的收入比在家里种地的收入要高很多。对于农民来说,从事农业只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想要依靠种地赚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即使每年的农业补助在增加,从事农业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
四、“真农民”在逐渐消失
在农村里的人大概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真农民”,即常年住在村子里,年纪在四五十岁之间的人。他们是真正的依靠务农来维持生活。第二类是“半农民”,即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基本上没种过地,他们的收入来源于城里的打工收入。这些人一般只是在春节期间回村里住几天。第三类是“假农民”,即户籍在农村,但家早已安在城里的人。包括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一些读过大学在城里工作的人,以及一些在城里经商做生意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真农民”正在逐渐消失。正是由于“真农民”的消失,就使得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变得越来越少。
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原因,请在下面评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