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流传一个视频,一个看似5、6岁的女娃娃,训起爹妈来毫不留情,河东狮就是这样炼成的吧?
这天,女娃在客厅独自玩耍,父母不知为何吵了起来,随后女娃手执羽毛球拍就过来训起了爹妈,别看她年纪不大,训人的道理可是头头是道:
为啥你两吵架,就说一个人的错呢!(没毛病啊!吵架本来就是两个人的错)
原来父母吵架后,双继离家出走,留下女娃独自在家。
面对女儿的训话,爸爸坦诚认错,但可能是想到父母的不负责任,女娃更生气了,拿起球拍指着父母:
“说走就走,我还在客厅玩呢!”(潜台词(皮):你们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没看见你姑娘在客厅玩呢嘛!”
最后,孩子还是暴露出她的意图,其实她是关心父母的:
“去哪啊?大半夜的!”
当父母关系失衡,孩子就成了家里的守护神父母深爱孩子,同样孩子也深爱着父母。当父母的关系失衡,孩子就会做出种种看似荒谬的行为,以求平衡父母的关系,甚至会牺牲自己。
在这个家庭里,父母像小孩般赌气,反而孩子充当起了父母的角色。
在捧腹大笑后,我们需得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让一个孩子去承担父母的错,对孩子的成长存在不利影响。
倘若真的收不住,在孩子面前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家长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告诉孩子,这是父母之间的问题,他不需要对此负责孩子是家庭里面最弱小的存在,他见不得两个与自己最亲的人不和,而且会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告诉孩子,这是***之间的问题,他并不需要对此负责,跟孩子厘清责任关系。
接受孩子的好意,但拒绝他的行为孩子是关心着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的行为往往是不合理的。
例如一些孩子发现,只要自己生病,父母就会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从而不会发生争吵,孩子就会反复让自己生病,以换取父母的关系平衡假象。
家长需要和孩子明确表达:你的好意我们接受了,但你的行为是不对的。
在孩子面前,重归于好孩子的愿望,就是父母相亲相爱,也爱自己。在孩子面前重归于好,给孩子保证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
这样可以让孩子的心情得以修复,也给了孩子一次正面教育,让孩子懂得发生争吵后与对方修复关系的正确方式。
淅爸有话说:相比于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年幼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