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养殖业和种植业都是农村最为常见的传统产业,在农村,几乎家家都饲养着鸡、鸭等家禽。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规模化生态养殖的兴起,农民不再拘泥于饲养猪、马、牛、羊等牲畜,将目光转向了其它养殖业,各种新型养殖业从此敲开了农村的大门。在本届农博会上,占地小、见效快的蜈蚣养殖和鸵鸟养殖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占地小、无污染、效益高 新型养殖业向传统养殖业挑战每年的长春农博会都会迎来很多省内外的农民朋友寻找种植、养殖项目,今年也不例外。本届农博会的动物展区,不仅有猪、马、牛、羊等“常客”前来参展,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动物也来到了农博会现场。
19日,下过几场雨的长春,蓝天终于重现,动物展区的一个角落处,一群人围在一个盛满锯沫子的玻璃箱低头观看。大家到底在看啥?仔细观察了很久,记者才发现,在这些黄色的锯沫子之中,有一只约10厘米长的多脚动物正在爬行。参展商盛秀玲告诉记者,这条多脚动物就是蜈蚣。
“这条蜈蚣是养了一年半到两年的种苗,我们给客户提供的种苗就是这么大的。”“蜈蚣可以喂肉,长得比较快。不喂肉也可以,瓜、果、蔬菜、动物内脏都可以喂。”……农博会上,盛秀玲不停地回答着周围人提出的问题,蜈蚣养殖,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之所以这么多人对蜈蚣养殖感兴趣,盛秀玲认为主要是蜈蚣养殖占地面积小、风险小、市场大、用途广泛、效益高。“蜈蚣生命力旺盛,环境适应能力强,抗病力强,不传染病害,无需防疫。投资少、见效快。蜈蚣的食量小,排粪少,没有臭味,不污染环境,什么都能吃。春夏秋不需要取暖,冬天保持在5摄氏度即可,繁殖期需要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上。蜈蚣昼伏夜出,白天该干啥干啥,不耽误事。不仅可以在农村养,城市里也能养,因为蜈蚣养殖占地面积小,二十平方米就能养得下。最重要的是,蜈蚣市场大,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1000条蜈蚣利润超过5万元 蜈蚣养殖受养殖业关注盛秀玲已经参加了九次农博会。盛秀玲表示,长春农博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她们找到了很多合作伙伴。“我们最早的客户来源于农博会,很多感兴趣的客户在农博会上看到养殖项目后,会去公司再考察一番,了解后再进行合作。”
在农博会现场,好几位来逛展的观众都对蜈蚣养殖产生了兴趣。“这两年养殖行业似乎不景气,除了价格的上下波动外,来自环保方面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和小觑。”观展市民陈先生称,正因如此,蜈蚣养殖这种无污染、占地面积小又好操作的养殖项目越来越受养殖业人士的关注。
盛秀玲给陈先生算了一笔账,每条蜈蚣可以排卵40粒至120粒,成熟养殖户每批次平均成活60粒至70粒,初级养殖户每批次最低平均成活率40粒,蜈蚣一年可繁殖两批次。一般情况下,老养殖户的养殖死亡率在6%左右,新养殖户的养殖死亡率在14%至15%。去掉30%自留苗,按蜈蚣鲜虫的回收价格为1.8元/条计算,去掉成本,1000条蜈蚣的利润可超过5万元。
农博会上,很多农民朋友都看好这个项目,有农民朋友还开玩笑称,只要有胆量就能养。来自农安的王先生与同行的朋友商量:“这项目好,投资少、效益大,我看养一个行,不用人咋管,白天还能下地干活,啥事都不耽误。”
鸵鸟养殖在东北兴起 开展首日有人预订了近百只小鸵鸟那边,围观的人们探讨着敢不敢养殖蜈蚣,这边,一群可爱的鸵鸟也引来了一群人的关注。
灰色羽毛中掺杂着少许白色的羽毛,小小的头、大大的身子,虽然这些鸵鸟还很小,却已经初具大鸵鸟的模样。“这小鸵鸟,长大了是不是得老大个了?”“小鸵鸟多少钱一只?能不能下蛋?”……围观的人群中,不停有人发问,参展商高洪霞耐心地回答着大家的每一个问题。
虽然不是第一次参加农博会,但是带着小鸵鸟参展,高洪霞称还是首次。“以前带的都是非洲大鸵鸟,今年带的都是小鸵鸟。”高洪霞称,如今,在东北三省养殖鸵鸟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很多养殖户认识到,养殖鸵鸟是一个增收快的项目,而且国家还给予扶持。小鸵鸟700元一只,从小养殖,抗病能力强。养到18个月后可以产蛋。产出的蛋可以再孵化卖雏鸟,也可以卖蛋或者直接卖肉。成鸟一只5000元至6000元,种鸟1万元一只,鸵鸟蛋150元一枚。即使是头一年的鸵鸟产蛋少,一年也可以产10枚到20枚鸵鸟蛋,到了第二年,平均一年可以产五六十枚鸵鸟蛋。一只鸵鸟可以净赚两三千元。
图:农博会上养的鸵鸟。 李成伟 摄
虽然鸵鸟养殖在东北三省还不是很普及,但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农博会开展第一天,有位来自延吉的先生在高洪霞这里预订了近百只小鸵鸟。
前来观展的王先生也看好鸵鸟养殖,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如今,持王先生同样想法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不再只局限于传统养殖业,各种新型养殖业正越来越受农民朋友们的欢迎。
(长春晚报 记者 孙娇杨 编辑 徐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