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盛夏8月常见鱼病预测(中)——细菌性疾病篇

2019/8/10 11:18:52发布74次查看
夏季气温高,雨量多,天气变化快。夏季也是鱼类一年中生长的旺季,由于水温高,鱼类病原体也会大量繁殖。
鱼体也会因此而抗病能力削弱,鱼病也随之大量发生。因此,夏季必须做好日常管理及鱼病预防措施。
盛夏8月里,我们应该对以下常见疾病进行防范。因篇幅问题,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疾病共三篇。今天主要介绍细菌性疾病。
------------------我是分割线
一、烂鳃病:
1、病原:柱状黄杆菌;
2、流行特点:
一般流行于4-10月,以夏季最为流行;28-35℃是最为流行,它常与肠炎病同时并发,病菌来源主要为带菌鱼、水体、塘泥等;
3、症状:
鱼鳃粘液多,鳃丝肿胀,呈花鳃。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发白粘附污泥,软骨外露,鳃盖“开天窗”,鳍“镶边”。病鱼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发黑,头部尤甚,俗称“乌头瘟”。
二、白皮病:
1、病原:白皮假单胞菌;
2、流行特点:
水温25℃以上,每月6-8月为流行季节,为鲢、鳙的主要病害之一;病程较短,病势凶猛,死亡率很高,发病后2-3d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3、症状:
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致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做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
三、赤皮病:
1、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2、流行特点:
每年放养及捉捕后最易发生此病,全年可见,无明显流行季节。但水温25-30℃时较易感染该病。
3、症状:
鱼体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表现最为明显。鳍基部充血、蛀鳍,有时鱼的肠道也充血发炎。常与烂鳃、肠炎病并发。
四、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
2、流行特点:
细菌性败血症在936℃均有流行,流行时间为311月,高峰期为59月,10月后病情有所缓和。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25℃以上时最为严重。
3、症状:
典型病症包括病鱼出现体表严重充血及内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周围充血(鲢、鳙更明显);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混浊腹水;
鳃、肝、肾的颜色均较淡,呈花斑状;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肿大,肠系膜、肠壁充血,无食物,有的出现肠腔积水或气泡。部分病鱼还有鳞片竖起、肌肉充血和鳔壁后室充血等症状。
五、细菌性肠炎病:
1、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2、流行特点:
一般5-6月主要是1-2龄草鱼的发病季节;8-9月主要是当年草鱼的发病季节,死亡率达50%-90%;
3、症状:
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蛀鳍;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前、后肠呈红色,重者全肠呈紫红色。肠内一般无食,含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或血脓。
六、打印病: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和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2、流行特点:
打印病又名腐皮病,是鲢、鳙的主要病害之一,草鱼也可发病。从鱼种、成鱼直至亲鱼均可发病,对亲鱼危害较严重,各养鱼地区均有该病出现。花鲢、白鲢感染率有的可高达80%。该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较易发病,28~32℃为其流行高峰期。
3、症状:
鱼种和成鱼患病部位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或尾鳍基部;亲鱼患病没有固定部位,全身各处都可出现病灶。
初期症状是,皮肤及其下层肌肉出现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和程度加深,形成溃疡,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周缘充血发红,状似打上了一个红色印记。
七、迟缓爱德华菌病:
1、病原:迟缓爱德华菌;
2、流行特点: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缺乏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水温15℃以上,疾病发生高峰多出现在水温25~30℃,夏、秋季节,尤其7-8月更易流行;水温越高,发病期越长,其危害也越大;
3、症状:
迟缓爱德华菌病可感染多种海、淡水鱼类,在不同患病鱼中症状不同。患病鱼常有腹水,大部分鱼有肠炎症状。
大菱鲆感染该病原表现出急性和慢性感染两种:
急性感染时,病鱼下颌、鳃盖缘膜、鳍基部及腹部皮下充血发红。随后,在鳍基部及腹部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严重者,出血处随之发生脓疡,形成皮下脓肿。剖检,肾脏肿大,发生多处溃疡性坏死;肝脏呈弥漫性出血,脾脏有时也肿大。
慢性感染时,病鱼的典型症状是,身体后半部体色发黑,前半部体色基本正常。体部黑色由病鱼尾端开始向头部推进,但其速度极慢,可达数月之久。剖检,肾脏异常肿大,其表面有灰白色的结节,严重者肾脏质地变硬,似豆腐渣状。部分病鱼脾脏变白、肿大。
八、链球菌病:
1、病原:链球菌;
2、流行特点: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流行高发期为6~9月份;流行水温为25~37℃,在水温30℃以上易发;传染性强,发病率达20~30%,发病鱼的死亡率可达80%以上;
3、症状:
患病的罗非鱼一般在池塘边离群独游、身体弯曲打转,或者在水面上慢游,反应迟钝,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失衡。
病鱼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同时伴随着眼部出血,鱼体下颊部出现鳞片脱落、出血、肌肉坏死等现象,其他部位如腹鳍、胸鳍、尾鳍的基部有出血并伴有肌肉坏死现象;胆囊、肝脏、脾脏肿大,严重时糜烂;肠道发炎,肠胃较空,内有积水或黄色粘液;部分患病鱼内脏如肠道、肝、脾、肾有出血现象。
九、红腿病:
1、病原:种类较多,以弧菌属为最多,其中有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哈维弧菌等。此外还有气单胞菌、假单胞菌等;
2、流行特点:
红腿病的流行范围广,在全国对虾养殖区常有发生;感染对象多,中国明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时高达90%以上,是对虾养成期危害较大的一种病。流行季节为6-10月,8-9月最常发生,南方可持续到11月;
3、症状:
最显著的外观表现为步足、游泳足、尾扇和触角等变为微红或鲜红色,其中,尤以游泳足的内外边缘最为明显。有时,头胸部的鳃丝也会变黄或者呈现粉红色,严重者鳃丝溃烂。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或潜伏于岸边,行动呆滞,在水中做旋转活动或上下垂直游动,不久即出现大量死亡。
十、瞎眼病:
1、病原:非o1群霍乱弧菌;
2、流行特点:
瞎眼病流行范围广,在养成期间几乎全国各地养殖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和长毛对虾等均有发生。主要发生于温度较高的7-10月,但以8月最多,感染率30%-50%,最高可达90%以上。一般散发性死亡,死亡率不太高,但严重影响生长;
3、症状:
病虾伏于水草或池边,不时浮于水面做无方向性地狂游,或于水面旋转翻滚。患病初期眼球肿胀,颜色逐渐由黑变褐,并进一步发展为眼球溃烂,严重者眼球脱落仅剩下眼柄,细菌侵入血淋巴,使病虾血淋巴液变稀薄,凝固缓慢。镜检可见眼球溃烂组织中含有大量细菌,最终患菌血症死亡。
十一、丝状细菌病:
1、病原:毛霉亮发菌和发硫菌;
2、流行特点:该病在对虾幼体和仔虾中较为常见,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主要发生在8-9月的高温季节;
3、症状:患病个体的体表簇生大量丝状细菌,其中幼体期主要附着于肢体上,而在成体期则主要附着于鳃和附肢刚毛等处。
此外还有鲍脓疱病、文蛤弧菌病等8月水产养殖常见的疾病,这里不一一展开了。
------------------我是分割线
常规养殖鱼类的细菌性疾病很多,但所有的病原菌都有一个共性:都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当养殖密度过高,管理不当而造成水体恶化,鱼体受伤、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下,致病菌大量繁殖侵入鱼体而发病。
如发现感染了细菌性疾病,需尽快确诊,以便对症下药,避免胡乱用药,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安桂水产的“草鱼三病”套餐,针对草鱼烂鳃病、细菌性肠炎及赤皮病有显著疗效,一套直接拌料25kg,方便省事,免去养殖户重新计算配药的步骤与麻烦。
此外还有罗非鱼链球菌病套餐,同样是一套拌料一包,按疗程使用,可有效治疗罗非鱼链球病。
此外,在预防细菌性疾病时要采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而后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定期使用复合乳酸菌发酵液,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同时,使用配比科学的优质饲料进行投喂,如安桂水产的草本功能性饲料,建议实施“逢一进三,逢七减一”措施:即每月1-3日,11-13日,21-23日进行保健,提高机体免疫力,每周停料一天。可有效提高鱼体的的自身免疫力,为养殖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转发和收藏的朋友们千万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安桂水产!
更多精彩下戳点击“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
盛夏8月常见鱼病预测(上)——病毒性疾病篇
高温又见罗非鱼链球菌病,该怎么办?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