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年国家开始发放粮食补贴,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民会按照种植的粮食亩数而获得粮食种植补贴,想以此来刺激大家种植粮食作物的欲望与动力,但是收到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据调查,中国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还是在逐年的下降,很多的人转而变成了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这也使着中国的粮食成为了一个问题,需要大量的去进口。
为什么在有着大量的粮食补贴的情况下,还有很多人选择去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呢?主要是因为粮食价格的问题,粮食价格很多年以来了,一直是非常平稳的,一直稳居在一元钱左右,我记得在小时候大约是在零几年的时候,小麦玉米的价格只有七八毛钱1斤,按照一亩地亩产1000斤来算,一亩地每年的收入也就是在一千八九左右,好的话能到两千块左右,按照每家每户十亩地,每年也就是两万块钱左右。
2000年左右的生活状态,每年两三万块钱的生活还是可以的,但是到了现在,每年种植粮食作物两三万块钱左右的收入已经解决不了很多问题了,现在的教育医疗住房压力太大,每年两三万块钱都不够,现在的城市幼儿园的一年花销,而且在有的很多地方,以后人家也平均不到十亩地,也就是说,每年的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也有可能达不到两三万块钱,这就促使很多的农民转而种植更加具有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
一味地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其实并不是什么非常有效的方法,想办法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农民种植的粮食能够卖出去卖的价格高,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种植粮食作物,不然,粮食的种植面积还是会在不断的缩减的,因为现在种植粮食作物所得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撑日常生活所需。在如今如没有钱寸步难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单单依靠种植粮食补贴来促进农民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欲望,还是不算很理想的。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降低农村人生活的极大压力或者提高粮食作物的收购价格,可能是促进农民种植粮食欲望的最有效的途径了吧?但是这两个途径却不是非常好容易达成的。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种植粮食的欲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