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儿转多肉植物圈,把爱好做成事业
赵远在打理多肉植物。 鹤报融媒体记者 苗苗 摄
□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李丹丹 记者 苗苗
淇县的赵远喜爱多肉植物,寄情于多肉植物种植,从初入“肉坑”,到把爱好做成事业,她用了7年时间。7月28日,记者见到了赵远,听她讲述她与多肉植物的故事。
因爱好养多肉植物,网销嗅到商机
在赵远的多肉植物基地,记者看到几个大棚里养的都是多肉植物。除了多肉植物外,基地里其他种类的植物也很丰富。经过赵远的精心设计,流水、小桥、长廊、亭子组成了别致的园林景观。
谈到多肉植物种植,赵远说,缘自她对多肉植物的喜爱。2012年,她每每看到品种繁多、萌萌的多肉植物时总是控制不住购买欲望,没过多久家里的各个角落便被多肉植物“占领”了。为了得到家人的支持,她开始以卖养买。
赵远为了照顾这些多肉植物,吃住都在基地。“她忙起来,过年都住在基地。”基地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后来,赵远试着将种植的多肉植物放在网上售卖,没想到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有些无意中把价钱标得过高的多肉植物也被买走了。同时,她的店铺也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
家中养的多肉植物再多,也满足不了天南海北的消费者的需求,赵远嗅到商机,果断寻找货源开始大棚种植多肉植物。
起初,她在老家租了两亩地建大棚,不到半年时间她将大棚面积扩建至4亩地大。产量与年销售量成倍增长,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如今她的多肉植物基地已经扩展到10亩地大。
创新经营,建物流园公司化运作
赵远边打理大棚中的多肉植物,边对记者说,她这里的多肉植物有四五百种,“前几年销量很大,生意好时,一天能卖6000多盆多肉植物”。
近几年来,多肉植物种植经历了初期的红火到如今市场的逐渐饱和。咋样才能脱颖而出呢?面对新的商业环境,赵远意识到产品求精求异的重要性,新的销售模式也应运而生。
2015年年初,赵远在淇县建立了一个多肉植物物流园,可调配豫北地区1000余亩多肉植物大棚的货源,另外她同种植农户创立了以销定产的营销模式,这样既能避免恶性竞争,又能做好售后服务。
如何进一步拓宽销路呢?为此赵远成立了公司,将多肉植物以礼盒、花束的形式纳入产业链,开启实体体验加线上成交的全面营销模式。
2015年,赵远到南京与某4s店共同开展会员日多肉植物主题活动;她还协助肯德基做推单品活动,将多肉植物做成礼盒、花束,别具一格的造型赢得了不少顾客。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多肉植物,赵远走进高校分享多肉植物的养护技巧。
网上开经验分享班,赢得更多客户
平时,客户遇到多肉植物养护问题,就会找赵远取经。时间长了,赵远干脆在线上建了一个多肉植物种植经验分享班,把种植多肉植物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从起初的1个经验分享班增加至6个,赵远每次分享经验结束时还会布置作业,这种有趣的方式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客户主动替她销售产品。
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多肉植物行业门槛低,2016年全国大面积种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的价格很快就下跌了,赵远不得不思考转型的问题。
这些年来,赵远通过不断地学习,对许多植物的习性都比较了解,经过一番考察她向家庭园林景观设计转型。
“通过我们的设计,可以让客户的阳台、庭院成为私家花园。”赵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