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冯有宁:种植红薯 走上脱贫致富路

2019/8/3 0:50:15发布67次查看
□ 本报记者 刘华恋
在宁明县峙浪乡思陵村,沙地里的一片片红薯苗长势喜人。此时,主人冯有宁正在对农作物进行日常田间管理。
“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杂草生长快,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加强夏季农作物管理,确保作物顺利生长。”冯有宁介绍道。
冯有宁曾是思陵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家中耕地有限,偶尔也靠采割一些松脂维持生计。自2015年孩子上大学后,生活愈发艰难。2015年10月,冯有宁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同样的条件,别人能够脱贫致富,我也一定能。” 冯有宁说,为了摆脱生活困境,他决定另辟蹊径,寻找脱贫致富的道路。
思陵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加上近年来,峙浪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积极鼓励贫困户发展红薯、花生、百香果等见效快、风险低的特色种养产业,想方设法促民增收。而思陵村一直以来就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于是冯有宁决定利用当地的沙地和气候优势发展红薯种植产业。
“沙地里种出来的黄心红薯生食脆甜,熟食甘软,具有益心脏、预防肺气肿等作用,既可当蔬果又可当主食,食用价值高,种植前景十分广阔。”冯有宁说,把红薯这一传统农业种植转化为红薯产业优势大有可为。
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好政策,2016年7月,在峙浪乡党委政府的引领下,由冯有宁牵头,与其他59户贫困户采取资金入股分红形式成立了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为模式的宁明县峙浪乡州富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红薯种植产业。同时合作社采用“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购种、统一销售”的产销模式进行管理,这不仅解决了资金困难问题,还大大解决了土地丢荒以及种不好的问题。此外,合作社在用工方面也优先雇用贫困户,每人每天工资80—100元,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因具有一定的种养经验,冯有宁成为合作社的管理人员之一。由于管理得当,当年合作社的红薯种植面积就达70多亩,亩产1000多公斤,市场价格达到每公斤3.2—4元,这大大的激发了社员的种植热情。
为了更好的发展特色产业,峙浪乡党委政府还牵头申请注册了“花山红”国家商标,思陵村红薯正式命名为“花山红”红薯,开始走向品牌化。
2017年底,冯有宁与其他一批贫困户成功脱贫出列。
在冯有宁的带领下,目前思陵村的大部分群众都种植红薯。经过几年时间的高效种植,思陵红薯产量日益见长。“我们村的红薯根本不愁卖,不出地头就有人来买。”冯有宁说,由于村里出产的红薯软糯、香甜可口,每到收获时节,都有大量客商以及游客来慕名前来,产品供不应求,红薯已成为思陵村的一大招牌。
据冯有宁介绍,为了让土地利用效率发挥最大作用,思陵村还利用季节“春种西瓜夏种薯”,上季在地里种植西瓜,待到西瓜收成后,再种上红薯,一年有两次收成,既充分合理利用了土地,又增加了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宁明县峙浪乡党委开展“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推进“互联网+新农业”百香果电商扶贫产业项目,建立电商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帮助群众销售红薯、百香果、火龙果等农产品,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让群众增收。思陵村的红薯也开始销往全国各地,进一步打响了“花山红”红薯品牌。
“相信我们的红薯产业会越做越强,让更多乡亲走上脱贫致富路。”冯有宁笑着说。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