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为,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引导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感恩,告诉孩子感恩是知恩图报,是对他人、社会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想要回报的一种认识和行为。让孩子知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理智的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和不幸。
其次,老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老师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老师要向学生传达感恩的理念,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知恩感恩的人,用行动引领教育,让感恩教育常态化。家庭是感恩教育最好的场所,孝亲敬长尽好为人子女的本分,是感恩;父母恩爱,体恤对方的付出,是感恩;邻里和睦互帮互助,也是感恩。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年轻的父母们可以引导孩子从小通过给家人盛一碗饭,端一杯水,说一句感谢家人、老师的话,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日常行为来表达感恩之情。
老人们都说:三岁看老。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未来。特别是平时的坏习惯,如果不注意,迟早有一天这些小问题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不想害了孩子,这些坏习惯一定要让孩子改掉。
1
爱耍脾气
很多孩子有贪看电视、贪吃零食、到点不睡的行为,一旦爸妈阻止,他就怎么也不听,各种耍脾气。有的孩子甚至躺在地板上打滚哭闹。
如果爸妈对孩子的坏脾气妥协,孩子就会得寸进尺,反复“要挟”父母。长久以往,孩子的脾气暴躁,越加自私,喜欢不劳而获,劳累的却是深爱他的父母。
解决办法:
爸妈在孩子耍脾气时一定要明确告诉他:“耍脾气没有用,不耍脾气了再来好好说话。”然后父母就应该及时离开他的视线,让孩子自讨没趣。
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去跟他讲道理,比如谈谈要求,什么情况可以满足他们,这才能帮助孩子改变脾气。切忌在孩子哭闹时哄他,往往没有任何意义。
孩子们少不更事,他们在发育长身体的同时,也在长知识、长人性、长道德。某些不友善的现象,表现在孩子的身上,问题的症结则是在大人,大人们平时对孩子的“友善”引导、教育、培养没到位。在这方面,学校固然义不容辞,家长更是责无旁贷,无怪乎,当年鲁迅在发出“救救孩子”疾呼的同时,要严肃地提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诘问。从当下社会大环境角度看,家长呕心沥血、煞费苦心地培养孩子成龙成凤,却把教育窄化为学知识,在物质上无限满足要求,在学业上百般苛责,在生活上极度照拂,而轻忽了对孩子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在“过于关爱”与“友善教育”之间失去平衡,孩子品行方面的瑕疵由此而来
近读《家庭医生报》上一篇介绍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友善”教育的文章,很受启迪,不妨录之:“家长们会定期带孩子到‘养老院’‘贫民区’去,鼓励孩子为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为生活相对贫困者购买礼物、接济食物等,以此引导孩子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弱小生命。大街小巷还有很多志愿者,他们引导、教育孩子帮助盲人过马路,为老人领路。
无锡言行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
1850522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