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网起鱼引发热水鱼死亡的原因与分析:
高温季节拉网起鱼,引发热水鱼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体溶氧量低、鱼类应激反应大、需氧量多、鱼类密集时间过长、密度过大、水体有害物质过多、水质差、中毒、鱼病、体质虚弱、水温过高、底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的溶入等;诸多因素最终都是通过供氧不足,引发热水鱼窒息死亡。
1.水体溶氧量低,不能满足拉网时密集鱼群的需求。
在水体溶氧量较低的情况下拉网,鱼被大量围拢在一起,很快就会消耗掉围网及附近水体中的溶氧;由于氧气在静水中的传播速度十分缓慢,再加上整个水体溶氧量较低,传入到围网中的氧气十分有限,根本不能满足高密度鱼群的需求,鱼类很快因缺氧而大量窒息死亡。早晨和夜里拉网起鱼都极易引起鱼类死亡。在阴雨天,白天也几乎不存在光合作用,池水中的溶氧量整天都将徘徊在较低状态下;因此,阴雨天气下拉网起鱼也极易引起鱼类死亡。短时间开动增氧机,只能解决鱼类浮头问题,很难大幅度提高池水中的溶氧量。
2.鱼类应激反应大,需氧量大,温度越高,鱼类活动能力越强,对拉网产生的应激反应就越大。在移动的网具、漂浮的船只、活动的人群、汽车的震动、噪音等的刺激下,鱼类精神紧张,运动加速,呼吸加快,耗氧量大幅度增加,对水体中的含氧量要求也大幅度提高。如果这时池水中的溶氧量偏低,鱼类又被大量围拢在一起,很快就会消耗掉网中及附近水体中的溶解氧,得不到足够持续的氧气补给,鱼类体力迅速消耗殆尽,体质虚脱,游动无力,体表黏液消失,沉入网底或紧贴网衣,随波逐流:很快大量死亡。
3.鱼类体质虚弱,摄氧能力下降,缺氧、鱼病、亚硝酸盐氮中毒、氨氮中毒等都会导致鱼体质虚弱,摄氧能力降低,耐低氧能力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拉网,鱼类没有足够体力应对拥挤的鱼群和剧烈变化的环境,一旦被围拢到一起,鱼类将迅速消耗掉有限的体力,加速死亡。
4.拉网引发上下水层对流,整个池水溶氧量趋于致,溶氧水平下降在水深超过1.8米的小型精养鱼塘中,水体中的溶氧量是分层的:上水层因空气的溶解、光合作用,溶氧量相对较高:下水层溶解氧只限于上水层溶氧的传导:由于池塘面积小,受风力作用较小,上下水层对流少:大多数情况下,下水层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溶氧量极低并存在着大量的氧债。因此,在精养鱼池中,鱼类大多停留在上水层。拉网能迅速引起上下水层大量对流,因偿还氧债和均匀溶解,池水整体溶氧水平大幅度降低,并引发鱼类室息死亡。
5.拉网能加剧水质恶化,化学耗氧量大幅度提高。精养鱼池一般存在着较厚的淤泥,这些淤泥主要是由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沉淀形成的,以有机物为主,化学需氧量极大。拉网翻动底泥,使淤泥中的有机物大量进入水层区,迅速增大水体的化学耗氧量,使水层区溶氧量迅速降低,达不到鱼类在捕捞过程中的需求量,引发鱼类窒息死亡。过多的淤泥还会黏附到鱼类的鳃上,影响鱼类的呼吸,引发机体缺氧。另外,淤泥中的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经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沼气等,这些气体大量封存在淤泥中。拉网破坏了淤泥封层,使这些有害气体大量释放出来并进入水层中;这些气体不仅能直接毒害鱼类,而且还要大量消耗或带走水体溶氧,从而使池水溶氧量迅速大幅度降低。
6.水温过高,水体饱和溶氧量降低水温越高虽然氧气溶解速度越快,增氧机的増氧效果越好,但水体的饱和溶氧量会越低,尤其是鱼类的代谢速度迅速提高,耗氧量大幅度增加,耐低氧能力大幅度下降,忍耐缺氧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因此,当水温超过34℃时,即使水体溶氧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也很难满足鱼群应对拉网起鱼时对氧气的需求,一旦拉网起鱼,极易造成热水鱼大量死亡。
7.池水含氮量过高,特别是亚硝酸氮含量过高,导致鱼类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池水中的亚硝酸氮含量较高时,亚硝酸氮就会大量进入鱼体血液中,将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使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大幅度下降,从而使鱼类体质下降,耐低氧能力下降。氨氮对鱼类也具有很强的毒害作用;硝酸氮的毒性虽然较弱,但是在溶氧不足的情况下,就会大量转化成亚硝酸氮。因此,当池水中的氮含量过高时,拉网起鱼,即便水体溶氧量较高,也容易引发热水鱼的窒息死亡。
当养殖鱼类受到应激因子(如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性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
(1)拉网起捕前20天,降低投喂的饲料中的蛋白含量;(2)拉网起捕前15天开始,每天增加投喂一次青饲料;(3)拉网起捕前10天开始,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药饵;(4)拉网起捕前5天开始,减少饲料投喂量;(5)拉网起捕前进行只拉网不起捕的试网;(6)正式拉网起捕前1天,停止投喂饲料。本发明在夏季水温较高时,对池塘养殖鲤科鱼类的起捕能够起到减少伤亡率的作用;降低起捕后鱼类的在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提高起捕后鱼类暂养或再养殖的成活率。
每年8-9月份的鱼价是全年鱼价最好的时候,由于价格高、诱惑大,有许多养殖户朋友都会在这个时期拉网卖鱼。但高温天气带来高鱼价的同时,也给出鱼带来了阻碍。由于水温高,水体溶氧极不稳定,鱼类活动力强,耗氧量大,拉网起鱼,风险较大,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高温起捕,引发热水鱼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水体溶氧量低,不能满足拉网时密集鱼群的需求。
2.温度高时鱼类活动能力强,需氧量大,对拉网产生的应激反应就越大。
3.缺氧、鱼病、亚硝酸盐氮中毒、氨氮中毒等导致鱼体质虚弱,摄氧能力降低,耐低氧能力大幅度下降。
4.拉网引发上下水层对流,整个池水溶氧量趋于一致,溶氧水平下降。
5.拉网能加剧水质恶化,化学耗氧量大幅度提高。
6.水温过高,水体饱和溶氧量降低。
7.池水含氮量过高,特别是亚硝酸氮含量过高,导致鱼类耐低氧能力下降。
在夏季水温较高时,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可以对池塘养殖鱼类的起捕起到减少伤亡率的作用,降低起捕后鱼类的在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提高起捕后鱼类暂养或再养殖的成活率:
(1)拉网起捕前20天,降低投喂的饲料中的蛋白含量;
(2)拉网起捕前15天开始,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胆汁酸、杜仲叶提取物等保肝护胆和抗应激的药饵,增强鱼体的肝脏功能可以促进鱼体粘液的分泌,增强抗应激能力,使鱼体在拉网和运输时的应激反应减弱;
(3)拉网起捕前5天开始,减少饲料投喂量,同时进行水质调节和底质改良,改善水体环境;
(4)拉网起捕前进行只拉网不起捕的试网;
(5)正式拉网起捕前1天,停止投喂饲料,让鱼体胃肠排空;
(6)拉网前进行人工增氧也是防止热水鱼拉网捕捞时死亡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