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种植栽培茶叶,它的收益与树冠培育有关,这些要掌握起来

2019/7/16 13:20:15发布97次查看
今天余林小编要跟大家讲一讲栽培茶叶中,树冠的培育在整个过程中有多重要。树冠培育,根据季周期栽培技术方法,定型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和秋梢萌展前进行;新茶园种植第二年始采春茶,当年完成基本树冠培养;第三年起进行茶园常规管理。立体采摘茶园,在良好树势条件下,立体采摘茶园从茶苗种植第二年起即釆取年间管理一致的茶园树冠培育方法。
种植当年树冠培育,新建茶园在种植当年根据树势分三种情况:8月初树高30cm以上时,离地20cm逐株剪去主梢;2030cm时,离地20cm逐株打顶去除顶芽;不足20cm时,当年留梢不剪。种植当年秋后不再进行修剪,翌年釆收春茶。离地25cm以上留鱼叶,25cm以下留而不釆;壮株适度釆、弱株留而不釆,避免过度强釆,影响树冠形成。种植当年秋前定剪茶树经过秋梢发育,树冠快速形成。
一般树高大于40cm、分枝4个以上、单丛着叶数大于60片,基本形成小行、株间枝叶相连。秋前定剪与常规技术的秋后定剪比较,前者树冠枝梢层深厚,叶面积指数大,翌春开采效益好。第二年起树冠培育,种植第二年春茶提前釆摘结束后,及早进行树冠整枝修剪,一般离地25cm进行平剪;7月上旬至8月初间对突出枝再提高15cm左右逐株剪梢,去强扶弱。
秋后树高60cm以上,茶园覆盖率60%以上,分枝2030个,枝梢长度2535cm。经过控梢、蓄梢的茶园,同样要等到下一年春茶釆摘结束后进行再次修剪。新建茶园第三年起己进入投产期,春茶留鱼叶釆后,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回剪、12次控梢剪。树龄10年以上、回剪位超过80cm、当年采摘树冠层趋向平面茶园态势时,再重剪到离地2530cm的起始位。二轮新梢生长到15cm以上时,进行控梢、抑花修剪,方法是二轮梢留两个芽位(约510cm)进行平剪。
修剪前可进行打顶釆,这样既不影响树冠发育,又可增加收入;秋季末梢进行打顶采时,则要防止因采摘而诱发生产枝的越冬侧芽提前萌发,影响翌春芽叶质量和产量o立体采摘茶园树冠的理想指标是:分枝粗度2.5mm以上、长度2060cm、密度2050个/尺。随着树龄的增加、树冠面的扩展,若控制不当,光敏型白化茶立体茶园树冠会出现三种不同结果。第一种情况是树势旺盛,枝梢均匀且高度大、密度小,造成下部荫生。当生产层枝梢高度6070cm以上、密度大于20仃尺时,枝梢下部大约40%部位因荫蔽过度而不能萌发新梢,因此出现有高产树冠而无高产实绩的现象。
改变这种茶园状况的方法是通过降低营养供应水平和适当推迟修剪时间来控制高度。第二种情况是当年枝梢不匀,形成优势枝和弱势枝分离,孕蕾开花严重,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回剪部位较低或不控梢茶园中。二轮枝梢生长旺盛,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空间争夺,形成优势枝和弱势枝,并孕育大量花蕾。而后优势枝产生二级分枝,弱势枝就变成荫生枝,翌年春梢萌展能力大幅下降,甚至不萌展。因此回剪部位越低,越要注重控梢剪。第三种情况是枝梢密集,高度普遍不足,趋向平面态势,同时花蕾大量发生。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于树龄7、8年以上的壮龄茶园,由于树冠密度大,回剪后新梢萌发量大,导致枝梢高度下降,优势枝和弱势枝差异不明显,形成错落分布的高产生产枝层,进行控梢剪又影响下轮枝梢发育。这种树冠一定程度上是壮龄茶园的理想树冠,但难以持续多年,并且由于花蕾数量过大,影响翌年春茶生产。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是适度降低回剪部位、提高营养供给水平。平面采摘茶园,新茶园从种植起至第二年春茶结束后的这一时期,平面采摘茶园的树冠修剪、培育方法与立体采摘园相同。
而后,在7月上旬离地3540cm用修剪机平孤剪,8月初第四轮茶留一叶开采。到秋后可基本形成平面茶园树冠,树高一般在4555cm,树冠覆盖率在50%左右,分枝密度5060个/尺。春后台刈茶园在7月上旬用修剪机离地25cm修剪,8月初提高10cm开釆。春后重修茶园在7月上旬用修剪机在剪口提高10cm修剪,下轮茶留大叶开采。春后深修茶园在7月上旬在剪口提高510cm修剪,下轮茶留大叶开釆。上述各类茶园当年即形成采摘冠面,但当前白化茶园稀有釆用平面采摘茶园树冠模式。好了,今天余林小编分享的茶叶收益与树冠培育有关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