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始创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早期大多应用于佛像或是皇家冠冕,雍容有余,巧思不足。到了明朝,举国上下崇尚手工,追求奇巧,花丝工艺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景泰蓝、牙雕、宫绣等并称为“燕京八绝”。
花丝镶嵌包含两种工艺:花丝是用金、银做原料,拔成细丝,编结成型;镶嵌就是把金、银薄片捶打成形,把珍珠宝石嵌进去,制成装饰品。
整个工艺过程很繁复,首先要制胎,以便造型;再用堆、垒、编、织方法,将花丝成型,加以烧焊;再咬酸(酸洗)后烧蓝或镀金银,再提亮。这是半成品,半成品上再“镶宝”(珍珠宝石)。往往还要“点翠”,不是点缀翡翠,而是把翠鸟的绿中闪蓝的羽毛,贴在花丝的空白点上。
花丝镶嵌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金银错工艺,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尤以编织、堆垒技法见长,而且还常用点翠工艺,取得金碧辉煌的效果。对宝石的大量运用和完善了宝石镶嵌工艺,是明代花丝镶嵌首饰对中国传统首饰的最重要贡献!
广州百诚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020 3828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