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区委乡村振兴办获悉,今年以来,该办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抓手,不断推动全区乡村产业加快发展。截至6月底,已新发展特色高效产业8542亩,全区农业产业呈现出特色高效产业加速发展、乡村文旅取得深度融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三大特点。
大盛镇青龙村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为当地群众带来增收“福音”
在发展特色高效产业方面,今年以来,区委乡村振兴办突出渝长高速(渝利铁路、渝万高铁)、渝邻高速、南北大道——统大路沿线“两路一线”重点区域,以高标准土地宜机化整理整治为抓手,实施新建10万亩特色经果林和10万亩生态林“双十万工程”,加快打造南北大道伏季水果产业带、统大路现代水果基地等四个集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于一体的万亩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上半年新发展特色高效产业8542亩,新认证“三品一标”1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8家,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人。
巴渝乡愁博物馆一隅
同时,渝北以特色高效产业为基础,加快推进“三环十景”农旅融合项目建设。目前,十大精品乡村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内容已基本完工,大湾金凤桃园景点、大盛灵芝庄园景点、木耳斗碗寨民宿景点、巴渝乡愁博物馆、乌牛村“四季有李”景点等休闲乡村旅游基地初具雏形。
统景镇李花节游人如织
在乡村文旅融合方面,区委乡村振兴办今年启动了《渝北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旅游项目建设。铜锣山矿山公园、巴渝乡愁统景温泉风景区等旅游重大项目及木耳镇斗碗寨等乡村旅游项目有序推进。“巴渝乡愁博物馆”对外开放接待考察团34次;统景温泉风景区5a级景区、“木耳镇斗碗寨”创建有序推进;统景温泉节、大盛樱花节、印盒李花节、放牛坪梨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好评如潮,接待游客70万人,营业收入达8600万元。
渝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渝北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300公里建设计划已全部下达,完成施工图设计200公里,完成招投标18公里,其余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投入区财政专项资金2500万元新建村社便道300公里,上半年新建成村社硬化便道157公里,惠及12个镇街104个村,受益群众13654人;加快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整合各级涉农资金2351万,全力推进兴隆镇、大盛镇和茨竹镇1.4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的50%;完成高嘴水厂改造工程管沟挖掘1500米、关旱水厂管道安装8公里,其余项目正在实施前期立项、审批、专家评审等前期工作;完成15个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方案编制、施工图设计及资金预算。建成后,渝北将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记者 杨荟琳
图片 胡瑾 任天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