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天然散生于林缘及低地,人工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其人工可以栽培的种类较多,其中以赤芍(paeonia lactiflora)和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占主要数量。赤芍生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川赤芍生于西南。近10年来由于野生资源保护不利和过度采挖,现在无论是赤芍还是川赤芍野生资源已非常稀少。现在赤芍药材产品市场奇缺,几乎处于真空状态。目前的药材市场之所以近乎真空,缘于市场对需求量的急剧增大。原为一味普通的中药,但随着中、西医药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近年对赤芍的药用价值和适用范围的广阔性有了巨大的发现。它的中医制剂是煎汤、丸、片、散、膏,西医是提取赤灼精(d—儿茶精,d—catechin)等。其药用价值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大致是: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保护心血管系统,抗肿瘤,保肝,镇静,镇痛,增进食欲促消化,降血压,抗溃疡等。上面列出的赤芍药用价值,说明中、西医对其进行了极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而对人类危胁的第一大杀手是心血管病,第二是癌症,可见赤芍药用价值极高,市场需求必居高不下。不仅西药需要赤芍,现在国内中成药也有120种含赤芍成分。现在野生资源近于消失,人工栽培正在新产期,所以到目前国内尚未发现可以提供商品的大面积种植,仅四平市叶赫林场有15亩,算得国内大面积种植。上世纪80年代每公斤4元,90年代16元/kg,2005年18元/kg。近年由于药用价值的突破性发现,2005年以后市场用量逐年增加,2011年每公斤飙升到30元。而到2005年各产地几乎都已采挖不到野生资源,仅内蒙人迹罕至之处还有野生资源。
人工栽培5年1个生产周期,一般每亩产药材量4千kg,价格30元/kg,为规避风险,产量仅以一半即2千kg/亩计算,价格再降至25元/kg计算,则5年亩产值5万元。而5年每亩直接投入合计5千元,利润即4.5万元,则每亩每年利润最低9千元。这个9千元/亩年的最低利润是种玉米的9倍;如果以目前正常产量、正常价格计算则利润是种玉米的23倍。
以上计算的经济效益除药材外,赤芍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 ,又是重要的美化植物。在庭院、厂区、社区、街道、公路两侧均可栽植。其花色粉红,鲜艳如牡丹,花期5-6月,花香沁人心脾,而且香气远溢。一丛赤芍花,30m开外可感受芬芳而至。所以关于赤芍花的古代传说、神话故事很多,而赤芍的罗马文原意是乳香花,在我国北方曾有姑娘未嫁时,家中庭院栽种一丛赤芍花的习俗。赤芍花的艳丽芬芳,使之诗意盎然——折赠佳人花一枝,手边尚余香半日。赤芍花的美化价值还体现在,它与花皇后牡丹(p. suffruticosa)同属毛茛科芍药属植物,所以北方繁殖牡丹有用赤芍为砧的做法。如此,对赤芍的产品开发,就不仅包括药材,也得对准绿化美化市场。
开展赤芍种植可以做强产业,适合林场职工及林农进行林地经济开发。其中林地可以包括在公路两侧林带边种植。现在南方有个县开始计划在公路两侧栽种白芍(p. sterniana),5年后采挖药材,平均每年的利润相当于县里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5.6%。而白芍的艳丽和花香还稍逊赤芍,所以赤芍的开发前景不仅是大的,而且应该是很大的。
赤芍的真伪鉴别
形状鉴别:
1、芍药根 呈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cm,直径0.6-3cm;表面暗棕色至黑棕色,粗糙,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具粗而略扭曲的纵沟纹,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部窄,类粉红色,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射线明显,有时具裂隙;气微香,味稍苦、涩。
2、川赤芍根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1-4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松,断面显粉性,皮部黑褐色,木部黄白色。
3、赤芍片 为椭圆形薄片,表面粉白色或粉红色,中心有放射状纹理,皮部窄,周边灰褐色。
4、炒赤芍片 色泽较赤芍片加深。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芍药根草酸钙簇晶众多,常数个至数10个纵向排列成行。偶见方晶。木纤维几无色,主为纤维管胞,长梭形,末端斜尖、长尖或钝圆,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裂缝状,也有纹孔口较宽并相交成十字形。有少数韧型纤维,木栓细胞多见,浅红色、棕色或微显紫色。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淀粉粒较多。
理化鉴别:
1、化学定性
(1)取粉末1g,加水10ml,煮沸,滤过,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生成蓝黑色沉淀。或取本品横切面滴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色(鞣质)。
(2)取粉末0.5g置试管中,微加热使升华,则有白色至类黄色微细结晶附着管壁。取此升华物加水10ml及1mol/l氢氧化钾溶液0.5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则呈淡红褐色。
2、光谱鉴别
(1)取粉末0.2g,加乙醇20ml,放置12小时,滤过,滤液用乙醇稀释,制成1mg/ml溶液,供测试用。样品在277±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取药材50%乙醇浸出物(5.0mg/1.0ml),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其红外光谱,样品在1520 cm-1处有1个特征吸收峰。或取药材丙酮浸出物(10.0mg/2ml),以同样的方法测其红外光谱,样品在1515 cm-1处有1个尖锐的吸收峰。也可取药材粉末2.0mg,以同样方法测其红外光谱,样品在1530 cm-1处有3个明显的吸收峰。
3、薄层色谱
(1)取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 甲醇-醋酸乙酯(8:4:1)为展开剂,在氨蒸气饱和下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溶液(1→10),于100℃烘约5分钟,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显色清晰,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伪品及易混品:
1、美丽芍药根 为毛莨科植物美丽芍药的根。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呈极不规则形状,有瘤状突起和茎痕,略似狗头,亦称“狗头芍药”。
2、窄叶芍药根 为毛莨科植物窄叶芍药的根。产于甘肃、新疆等地。呈纺锤形或近球形,直径1.2-3cm。
3、块根芍药为毛莨科植物块根芍药的块根。产于新疆等地。主根不发达,侧根纺锤形、块状,长2-3cm,中部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皱纹及纵沟,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切面浅黄色、浅棕黄色或浅紫色,菊花纹明显,有时具裂隙。味苦微酸。
4、紫牡丹根 亦称“野牡丹根”,为毛莨科植物紫牡丹的根。产于云南等地。呈圆柱形,长10-18cm,直径1-2cm,稍弯曲,二端常平截。外表棕褐色至暗红色,常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内皮部红色,木部红黄色,有菊花心。气香,味酸、涩微苦。
5、草芍药 为毛莨科植物草芍药或其变种毛叶芍药的根。主产于山西,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和东北等地。其根着生在横走的根茎上,根不直,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