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临门一脚,深圳证券率先提出了质疑。
犯规!
一、再次复盘整套计划,天衣无缝。
教授,媒体,上市公司,官方。回想起来,还是感觉很奥妙。这个组合,有着“通天”的本领。有着超乎完美的组合,为什么还是没能运作成功呢?
笔者认为,只因为这是违背良知的结果。
疫情之下,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机遇。
因为,在这种危机下:不管你说什么,都会有人质疑;不管你说什么,也都会有人相信。
非瘟,作为养猪界百年的一个顽症。对于养猪人的打击是致命的。
这种情况下,人人都可以是专家,而人人又都不是专家。
于是,有人就抓住了人们的这个心理。
超级自信的提出一些口号,推出一些产品。都是把个案放大成为解决方案,把猪场暂时的安全,归结于某种产品或者方案的奏效。
试图,让人认为这是一根救命稻草。
而我们看到,欲借炒作敛财的,没有一个会有好的结果。
二、搞营养的说提高猪的营养抗非,兽药专家说添加某药可以抗非;
消毒剂方面的专家说往死里消毒,建筑专家说要改造猪场结构。
我们再看有些专家,都在为自己服务的公司代言。
笔者认为,真正的专家,不会在没有充分的数据佐证自己结果的前提下,而去轻易开口放炮。
面对疫情,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可能。
专家一句可能,会误导多少猪农。
这是不负责的一种表现,而服务的公司却火了一时。可是,这种火,只会在用户的心里埋下忽悠的祸根。
当用户回过神来,没谁再去相信他和他服务的公司。
就像,山东的某家公司在会议上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可以抗非。现在,再看那家公司和老板,都是“歇菜”了。
再想在圈里翻身,属于痴心妄想了。
三、笔者认为,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单方面强调自己产品的长处。以此来宣扬可以抵抗疫情,博得眼球。
而并没有关注用户实际的需求是什么,短板在哪里。产品的长处,并一定是用户需要弥补的短板。
这种想借着疫情上位的销售方式,也只会是一场空。
起初,疫情刚爆发的时候,用户会失去理智。作为局外人,永远难以理解那种煎熬,那时候很多人会选择相信。
而当疫情逐渐蔓延开,用户反而理智了。因为并没有看到,所谓的有效产品或者方案,能产生什么奇迹。
疫情下,像证券机构这种看似业余的部门,却冲到最前端。
事实上,监管有些时候和专业无关,关键是责任。
真的为用户和猪农着想,这才是真正的为民服务。
只有这样,才会让那些炒作湮灭在萌芽里,才会让“笑话”不再发生。